吃药姿势有讲究:姿势不对,影响药效!

导语:关于喝药 , 有的人面不改色 , 一饮而尽;有的人龇牙咧嘴 , 回味无穷;有的人千方百计 , 逃之夭夭 。 你知道吗?你做的诸般努力可能在无效喝药 , 喝药姿势不对会影响药的吸收 , 进而影响药效!
2022年8月9日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在FrontPhysiol发表题为“Computationalmodelingofdrugdissolutioninthehumanstomach:Effectsofpostureandgastroparesisondrugbioavailability”的研究结果(图1)[1] 。 研究发现右侧卧服药效果最好 , 可将药丸送入胃部最深处 , 溶解速度比直立姿势快2.3倍 , 而左侧卧效果最差 。 如果一颗药丸在右侧卧下溶解需要10分钟 , 而直立姿势可能需要23分钟溶解 , 而左侧卧则需要100多分钟 。
吃药姿势有讲究:姿势不对,影响药效!
文章图片
图1研究成果(图源:[1])
大多数药丸在胃将其内容物喷入肠道之前不会发挥药效 。 因此 , 药丸越靠近胃的最后部分 , (胃窦) , 开始溶解并通过幽门将其内容物排空到十二指肠(小肠的第一部分)的速度就越快(图2) 。 口服给药受重力和胃的自然不对称性影响较大 。
吃药姿势有讲究:姿势不对,影响药效!
文章图片
图2服药姿势是如何影响药效的(图源:[1])
由于进食状态胃的动态生理环境 , 特别是与食物一起服用口服剂型有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由胃收缩和浮力效应引起的压力和剪切力可以产生复杂的药丸轨迹和不同的溶解速率以及药物进入十二指肠的不均匀排空 。 对于缓释剂型药物 , 甚至会导致药物过早释放或“胃倾倒” 。 从研发以及临床和监管方面的角度来看 , 这些问题对药物输送系统的设计提出了若干挑战 。
人胃仿生模型中药物溶解的计算机模型有可能克服上述体外模型的许多限制 。 本研究开发了药物在生理人胃中溶解的计算模型(图3) 。 人体胃模型源自解剖成像数据 , 药丸运动及其在胃中的溶解通过完全耦合的流固耦合和质量传递模拟来建模 。 本研究侧重于非崩解药丸的初始溶解 , 以研究胃动力和相关流体动力学对溶解特性的影响 。 为了研究药丸和胃液运动以及重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 考虑了两种不同的药丸密度(比重1.0和1.2) 。 详细分析了整体溶出率和局部药物活性成分(API)浓度分布 。 还检查了药丸上的流体剪切力与表面扩散速率之间的相关性 , 以进一步研究胃液流动对药丸表面侵蚀的影响 。
吃药姿势有讲究:姿势不对,影响药效!
文章图片
图3人体胃模型
注:(A)从虚拟人口成像数据分割的胃肠道模型 。 (B)用于模拟的胃腔模型和壁运动处方的参数
研究发现:
1
吃药姿势有讲究:姿势不对,影响药效!】重量不同的药丸在胃中的溶解位置不同 , 但药物活性成分分布相似
重力是影响药丸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 因此研究探究了中性浮力药丸(SG=1.0)和比介质稍重的药丸(SG=1.2)在胃中的溶解和API分布 。 研究观察到中性浮力丸受到胃流的冲击:如果药丸最初放置在胃窦收缩波(Antralcontractionwave , ACW)上方 , 那么它就会被强大的反冲射流不断推回 , 不能进入胃窦 , 其溶解的API可以通过射流周围的再循环流输送到胃窦和幽门区域;较重的药丸由于重力而迅速沉降 , 胃流在药丸运动中的作用很小:药丸停留在下游胃窦区 , 主要通过与胃窦壁和ACW的相互作用被推向幽门 , 其溶解的API通过反冲射流被输送到胃体 。 尽管SG=1.0和1.2的药丸运动和溶解位置不同 , 但ACW产生的胃流有效地混合了胃窦中溶解的API 。
2
胃中药丸溶解速率:较重的药丸溶解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