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常熟:守良田,稳增收

本文转自:新华社
半月谈丨常熟:守良田,稳增收】常熟:守良田 , 稳增收
半月谈采访人员朱程
江苏常熟 , 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 , 因“土壤膏沃 , 岁无水旱之灾”得名 。 近年来 , 常熟在攥紧种子、守好良田、稳产增收等方面加大政策创新供给 , 展现出新时代鱼米之乡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担当 。
振兴种业 , “芯”火相传
建于1974年的常熟市农科所 , 在杂交粳稻选育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该所每年种植上万份不同特性的水稻育种材料 , 水稻育种突破不断 。 常熟市农科所育成38个粳稻新品种 , 6个品种米质达到国标一级标准 , 新品种推广面积达7100万亩 , 增产粮食20.6亿公斤 。
为更好地给育种事业储备人才 , 常熟市积极支持农科所探索建立“所校合作”机制 , 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开展联合攻关与合作交流 , 让更多年轻科研人员接好班 。
“常熟作为鱼米之乡 , 深刻认识到攥紧中国种子、保障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 ”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说 , 常熟将出台种业振兴工作方案 , 打造现代种业创新创优高地 。
生态补偿 , 守好良田
辛庄镇平墅村是苏南有名的草皮种植村 , 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了草皮种植和贩运的历史 。 长年的草皮种植 , 让村里的农田越卷越低、熟土流失严重、田埂沟渠伤痕累累……自2020年底 , 辛庄镇告别“耕地非粮化” , 在平墅村2600亩草皮种植田先试先行“退草还耕” 。
半月谈丨常熟:守良田,稳增收
文章图片
常熟市农科所水稻试验田
如何“退草还耕”?常熟市对实际种植的水稻田 , 按照420元/亩标准予以补偿 , 拨付至行政村 。 平墅村每年收益的农业生态补偿超过100万元 , 用于补偿农户土地流转的差价 , 以及修缮高标准农田 , 落实水稻保护职责 。
“我们同村民算好4本账:经济账、长远账、生态账、政治账 。 农户们在了解耕地保护的意义后 , 都表示要给子孙后代留块好地 。 只用了半年时间 , 全村800多户就全部接受退草还田方案 , 顺利完成土地流转工作 。 ”平墅村村委会副主任朱毅说 。
2021年 , 常熟168个村获得农业生态补偿超1.1亿元 , 守护了26.47万亩实际种植的水稻田 。
呵护积极性 , 稳产促增收
海虞镇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常熟最大的农民合作社 , 以农民入社、政府投资、职业经理人运营的模式 , 做强稻米产业 。
该合作社种植粮食面积超过1.2万亩 , 覆盖7个村 , 吸纳2529个出资成员 , 其中农民成员占到2521个 。 农民只管专心种粮食 , 其余一切交给合作社;合作社创办了“粮食银行” , 社员可以低于市场价0.2元/斤的订购米券领取新鲜大米 。
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和农资设备均由政府投资 。 从2011年至今 , 当地政府先后投入1亿元建设1万多平方米的生产用房、粮食仓储、晒场 , 购买47台烘干设备、一条日产50吨大米的生产线 , 并引入国际安全标准管理体系 , 为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服务提供硬软件配套 。
该合作社最初由村级党组织领办 , 经营2年后 , 发展遇到瓶颈 。 2012年 , 合作社引入职业经理人 , 进行市场化运营 。 这一新型合作关系极大激活了全社的种粮积极性 , 让粮食稳产增收有了保障 。 村集体作为出资成员参与收益分配 , 2013至2021年累计增加村级财力780多万元;种田大户在享受红利分配的同时 , 粮食可在国家收购价基础上加价0.1至0.2元/斤出售 , 即使在粮价较低的年份也可保障收益 。 目前 , 海虞镇已有2万亩水稻由合作社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种植、统一加工销售 , 并统一打造虞盛大米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