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案例」肿瘤消退后,患者却不幸离世了!原因值得深思!

祛湿|「案例」肿瘤消退后,患者却不幸离世了!原因值得深思!

文章图片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一种以细胞因子大量释放为特征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 , 由多种因素(如感染和某些药物)触发 。
CRS的临床表现是以发热开始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 , 严重者表现为低血压、缺氧、器官功能障碍 , 需要紧急治疗 。 众所周知 , 白细胞介素-6(IL-6)在CR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虽然已经使用了皮质类固醇等免疫抑制药物 , 但抑制IL-6的疗法目前正在临床应用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现在是全球大流行病 。 据悉 , 新冠肺炎患者的IL-6水平明显升高 。 高达20%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提示慢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最新突破 , 但可能导致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发生 。 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CRS已被认为是一种免疫治疗不良事件 。
2022年9月8日 , 《Thoracic Cancer》医学期刊报告了一例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期间伴有新冠肺炎的CRS患者 。
案例报告一位70岁老人在此次入院的前2年行胸腔镜手术 , 被诊断为左上肺叶腺癌(pT3N0M0、IIB期) 。
入院前5个月 , 他接受了第二剂新冠肺炎疫苗 , 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 大约在同一时间 , 肺腺癌在右上叶复发 , PD-L1表达水平为30% 。 肿瘤对驱动基因呈阴性 , 患者开始接受纳武利尤单抗(简称O药)联合伊匹木单抗(简称Y药)以及两个周期的卡铂和培美曲塞治疗 。 经过2到4个周期的治疗后 , 胸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肿瘤体积缩小 。
入院前3个月 , 患者发生2级垂体炎(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 , 这是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免疫治疗持续1个月 , 患者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 。
入院前1个半月 , 恢复免疫治疗 。 在确认肿瘤消退 , 并且增强CT上没有肺炎和结肠炎的证据后 , 患者接受了纳武利尤单抗治疗 。 给药后三天 , 患者每天腹泻10次以上 , 随后出现腹泻和发热 。
尽管该患者没有呼吸道症状 , 但他接受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 并被诊断为新冠肺炎 。 影像CT显示没有肺炎证据 , 但有肠水肿 。 由于CT上没有呼吸道症状和肺炎 , 该患者的新冠肺炎被认为是轻症 。
该患者被诊断为新冠肺炎并伴有严重结肠炎 , 并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 入院时体温39°C , 血压120/40 mmHg , 脉搏110次/分 。 因此 , 他不需要吸氧或血管升压治疗 。
虽然患者进行了补液、高剂量皮质类固醇、抗生素等治疗 , 但患者在入院3小时后突然心肺骤停 。
医生有计划让患者接受瑞德西韦治疗 , 但还尚未使用 。 在进行了27分钟的心肺复苏和1次电除颤后 , 患者恢复自发循环 。
实验室检查显示C反应蛋白升高 , 提示多系统器官衰竭 。 另一项检查显示IL-6水平异常升高 , 数值为69586 pg/ml(血清正常值为56.37~150.33 pg/ml) 。 因此 , 临床医生诊断出CRS是由于炎症和IL-6升高的全身症状 。
尽管临床医生做了一系列相关治疗 , 患者还是在入院后的第二天去世了 。 血液培养后来被证实为阴性 。

图注:肺腺癌的临床病程 。 入院前5个月肺腺癌复发 , 开始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卡铂+培美曲塞两个周期 。 经过2到4个周期的治疗后 , 对比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肿瘤的大小已经缩小 。 入院前3个月 , 患者出现2级垂体炎(孤立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 , 这是一种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 。 免疫治疗停止 , 一个半月后重新开始 。 CT显示仅在入院前4天没有肿瘤再生 。 在这一天给予最后一剂纳武利尤单抗 。 恢复纳武利尤单抗治疗4天后 , 患者再次出现腹泻和高烧 。 该患者被诊断出患有新冠肺炎感染并提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 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发现:(a) CT 结果随时间的变化 。 肺腺癌在治疗开始后缩小并且没有再生长 。 (b)入院时的胸部CT 。 没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证据表明肺部感染了新冠肺炎 。 (c) 入院时的腹部CT 。 存在疑似结肠炎的肠水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