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显示 , 世界上约有八分之一的人患有精神障碍 。 患有精神分裂症或其他严重精神疾病的人难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 平均比一般人早去世10~20年 。 诊疗服务不足、经济负担重、被污名化和歧视是很多精神障碍患者面临的问题 。
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 , 《健康报》推出特别策划 , 和大家一起感受精神障碍患者的人生悲欢 , 让我们携手营造一个充满关怀与支持的环境 , 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 。
文章图片
化解危机
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喧闹的急诊大厅里 , 15岁的花季少女王璇安静地坐在诊室外 。 这位身穿校服的长发女孩低着头 , 一言不发 。 与她文静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手腕上触目惊心的红色伤口 , 再往上 , 是一排排陈旧的白色疤痕 。
“他们非常痛苦 , 往往先是有了自杀的念头 , 然后通过自伤的行为来缓解痛苦 。 ”急诊科主任及晓说 , 相较于其他人群 , 这类患者有很高的自杀风险 , 需要进行干预 。
手裹纱布的李春燕差一点就自杀成功了 。 今年57岁的她患抑郁症37年 , 多年来平稳的病情让她一直生活如常 , 虽偶有复发 , 但很快得到控制 。 直到最近 , 便秘的困扰让她的病情恶化 。 怀疑自己得了大病 , 为避免拖累家人 , 计划了3周后 , 她将自杀付诸行动 。
北京安定医院急诊是全市唯一全年无休的24小时精神科急诊 , 每年都会接诊大量自伤自杀患者 。 近一年来 , 月均急诊量达1800人次 , 占北京市精神科急诊总数的90%以上 。 及晓介绍说 , 常见的急诊患者主要有几种类型:有攻击行为的、有自杀行为的、有意识障碍的、急性精神科药物中毒的、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的、急性焦虑发作的 。
精神科急诊问诊充满“谈话的艺术” , 心理疏导贯穿其中 。 医生问诊时 , 从不“纠正”他们 , 而是站在患者的角度 , 顺着患者的话 , 一点一点往下挖掘症状 。
“听孩子说 , 您最近总是愁眉苦脸 , 有什么烦心事吗?”
“您说的那个声音是从哪来的啊?家里人能听见吗?会不会是听错了?”
“您认识那些人吗?他们制造这个声音是什么目的啊?”
“为什么偏偏跟您过不去呢?他们得逞了吗?您打算怎么办啊?”
拉家常似的问话 , 是精神科检查的主要方式 。
崖边徘徊
一天未喝酒后 , 肉饼店厨师张志军毫无预兆地栽倒在地 , 口吐白沫 , 四肢抽搐 。 有着22年饮酒史的他 , 每天都要喝1斤以上的56度白酒 。 这一次突然停酒 , 让他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 , 被送到北京安定医院急诊时 , 已经意识不清 。
44岁的张志军 , 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 。 “酒精依赖患者常常比同龄人显老 。 ”接诊医生王一凡解释说 。 摔伤让张志军前额红肿 , 双眼淤青 , 控制不住地咬舌 , 伴有口角流血 。 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来安定医院就诊 。 2020年11月 , 他曾因“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在戒酒病房治疗 。 这次入院 , 他处于伴有谵妄(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的酒精戒断状态 , 随时有生命危险 。
张志军是幸运的 , 急诊医护人员和死神搏斗了8天后 , 他的意识终于恢复了 , 并实现了自主进食和排便 , 在亲人的搀扶下 , 也能在床上坐起来 。 和意识状态一起复苏的 , 还有病前的各种“欲望” 。 因为想抽烟 , 他和妻子产生了争执 。 妻子一向拗不过他 , 情急之下 , 向医生求助 。
“我好了 。 ”查房时 , 张志军迫不及待地向医务人员展示着他的“进步” , 医生们都笑了 。
- 我与精神疾病斗争这43年
- 世界精神卫生日:疫情刷新了抑郁症的发病率?6个症状,劝你警惕
- 精神分裂症|美国一女子隆胸后怪病缠身 取出放18年“发霉腐烂”盐水袋才痊愈
- 做好自我调试,驱散心理“阴云” |世界精神卫生日
- 《水浒传》如果当年宋江没有被招安,他们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
- 建议老年人:早餐少吃粥和面条,多吃这3样,营养均衡,精神抖擞
- 挂在嘴边的“精神内耗”到底是啥?该怎么应对解决?来听杭州精神科的医生支招
- 科普图解|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份精神健康关爱指南请收好!
- 疾病|老是喜欢吃东西的人,精神往往很空虚!
- 他们与小山村的七年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