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运动前,6类人群应进行心脏评估

心血管中心门诊信息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日9:00-17:00
预约门诊请拨打:
10月伊始 , 马拉松爱好者们终于等来北京马拉松11月6日再次鸣枪开跑的好消息;同在10月 , 媒体报道“华为痛失大将” , 一位年仅53岁的高管或因高强度运动意外离世 , 令人挽惜 。
真应了那句话 , 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
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王德昭专门接受采访 , 谈谈如何通过进行心脏评估 , 降低意外出现的机率和风险 。
高强度运动前,6类人群应进行心脏评估
文章图片
北京和睦家医院成功保障过北京马拉松、斯巴达勇士赛、滑雪公开赛等运动盛会 , 并曾在2019年半马的比赛中 , 通过AED和CPR成功急救回2位心脏骤停的跑友 。
对此 , 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高强度运动赛场应当配备专业医护人员 。
●从事高强度运动前 , 可以进行心脏评估 。
●每个人都应当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 。
哪些人容易发生猝死?
第一类…
生活习惯不好、对自己身体不爱惜的人 。
这类人以年轻人为主 , 经常熬夜、抽烟、喝酒、靠咖啡提神、打游戏、泡夜店等 , 时间久了 , 身体透支 , 对心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
第二类…
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顾及自己身体的人 。
这类人以青壮年为主 , 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 , 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去好好的看看医生 , 做做体检 。 有些小的或者轻微的症状 , 自己忍忍就过去了 。 时间久了 , 积劳成疾 。
高强度运动前,6类人群应进行心脏评估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bigstock
第三类…
平时有病、就不看医生的人 。
这类人以中老年人为主 , 他们有自己的主见 , 并不相信或者理解现代医学 , 觉得药物副作用大 , 血压高了 , 血糖高了 , 血脂高了 , 统统不吃药 , 靠保健品或者食物来调理 , 甚至去找江湖骗子弄点“神药”吃吃 。 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王德昭指出 , 保养身体要靠平时 , 绝不能因为年轻有资本而糟蹋自己身体 。 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就赶紧问一问 , 得到专业的指导 , 把小病治好 , 把大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
3类心脏评估帮助远离意外
极限运动存在一定潜在风险 , 但只要参与之前进行了心脏功能的科学评估 , 提前了解身体情况 , 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发生心脏骤停等意外 。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个房子 , 那么它有三个系统 , 包括水路系统、电路系统和结构系统 。 ”王德昭介绍 , 心脏评估也按照三个系统分为三类:
第一类…
针对心脏的“水路系统”
“水路系统”指代心脏自身的血管——冠状动脉 。
如果曾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压迫感、烧灼痛、左上肢或者左肩、左后背的疼痛 , 提示有心绞痛可能 , 就应通过运动平板实验进行评估 。
评估可观察患者达到极限心率时是否会出现心肌缺血等情况 , 这也是筛查冠心病的一种简单的手段 。 如果运动平板检查异常 , 则需要进一步做冠状动脉CTA或冠脉造影检查 。
高强度运动前,6类人群应进行心脏评估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bigstock
第二类…
针对心脏的“电路系统”
看心脏的“电路系统” , 也就是对心脏电活动的评估 。
如果有心慌、心跳不规律、心跳过慢或者过快的情况 , 提示心脏电活动异常 , 需要做24小时、7天、1个月甚至更长的心电图监测 , 通过监测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来确诊疾病 , 评估是否适合参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