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著名编译家恽铁憔,因先后痛失三子奋而学医,后成中医儿科名家

儿科|著名编译家恽铁憔,因先后痛失三子奋而学医,后成中医儿科名家

文章图片

儿科|著名编译家恽铁憔,因先后痛失三子奋而学医,后成中医儿科名家

文章图片

儿科|著名编译家恽铁憔,因先后痛失三子奋而学医,后成中医儿科名家

恽铁樵1878年出生 , 学贯中西 , 精通英文 , 早年从事编译工作 , 中年时 , 由于先后因病失去3个儿子 , 感叹当时缺少好中医 , 于是放弃编译工作 , 奋而学习中医 , 成为了中医名家 , 特别是擅长儿科 , 当时人称“儿科圣手” 。 他对中医有非常独特的理解 , 非常主张西为中用 , 对中医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恽铁樵一生坎坷 , 他出身于一个官吏家庭 , 家境殷实 , 但是美好的日子并不长久 , 他5岁丧父 , 到11岁时母亲也去世了 。 由于家道贫困 , 所以哥嫂也无暇顾及于他 。 因此 , 他由族人抚养并进入族中私塾读书 。 不过 , 幸好恽铁樵聪颖异常 , 加上立志较早 , 刻苦攻读 , 所以16岁就即考中秀才 。

到20岁时 , 他就读完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全部经典 , 虽然后来在科举没有再进一步 , 但是为他后来的人生打下了非常结实的基础 。 在攻读科举书籍的同时 , 在乡风的熏陶下 , 也开始涉猎《温病条辨》等医学著作 , 对医道也略有了解 。
1903年 , 他考入了上海南洋公学 , 开始攻读英语 , 并且取得了巨大进步 , 可以独立翻译外国著作 。 他也成为了当时中医界既精通旧学 , 又全面接受了西学教育的第一人 , 为充分利用西方科学知识来发展壮大中医打下了基础 。

1906年 , 他从南洋公学毕业之后 , 到湖南长沙任英语教师 , 一年后回到上海 , 在浦东中学教英语 。 在教学之余 , 他先后翻译了《豆蔻葩》《黑夜娘》《波痕夷因》等外国小说 , 一时风靡上海 。 1911年 , 他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 , 后来又担任上海《小说月报》的主编 。 本来以来生活会这样延续下去 , 自己在会编译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
然而 , 就在此时 , 他的家中接二连三发生了重大变故 。 1916年 , 他14的长子死于伤寒 , 1917 , 第二、第三子又因伤寒而夭折 。 当时 , 他也遍请名医 , 但是但没有救下几个儿子 , 恽铁樵虽然精通医理 , 但是苦于没有任何临床经验 , 所以不敢开方下药 , 只能坐视爱子 。 在痛定思痛之后 , 他深深感到求人不如求己 , 于是决定深入研究中医 , 特别是对《伤寒论》进行了反复的研究 。

如果你也有心学习中医 , 现如今有《伤寒论彩图白话精简》的版本 , 因为用的是白话 , 所以就算是零基础也是可以看懂伤寒论的 , 不妨去了解一下 。

一年后 , 他的第四子又患伤寒 , 无汗而喘 , 生命垂危 。 而请来的名医 , 所开的方子却毫无效果 。 思考再三 , 他觉得不能坐以待毙 , 于是根据自己所学果断地开方下药 。 一剂药下去 , 喘逆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 二剂药后 , 大汗出高热退 , 气喘平而痊愈 。 儿子救下了来了 , 恽铁樵信心大增 , 对伤寒方佩服得五体投地 。 于是 , 他辞去编译的工作 , 专门钻研中医 。
后来 , 身边的亲友有病之后都请他来开方 , 往往都有奇效 。 一日 , 以前一位同事的小孩也患伤寒阴症 , 生命垂危 , 沪上多位名医治疗无效 。 于是 , 在万般无奈之下找到恽铁樵 。 由于有治疗儿子的经验 , 所以他只用了一剂药就让病孩转危为安 。 同事万分感激 , 于是登报鸣谢:“小儿有病莫心焦 , 有病快请恽铁樵” 。 自此 , 他医名大震 , 求治者越来越多 , 于是他正式挂牌行医 , 后来成为名振上海的“儿科圣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