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服饰入手:谈古代平民服饰的质料构成,以及服饰质料的进步

材料、色彩与款式是构成服装的三大基本元素 , 任何一款服装 , 都是由这三大要素为基础构成的 。 平民服饰的特点以及其与贵族服饰的区别 , 就体现在这些要素上 。 因此 , 要了解宋代平民服饰 ,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宋代平民服装的质料 。
质料 , 即制作服饰的原材料 , 是构成服装的最基本要素 。 而服装质料的优劣 , 更是直接反映出穿着者的地位高低 。 宋代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 , 纺织技术在继承前代基础上 , 也有了长足发展 , 相应的 , 服饰质料品种也日趋多样化 , 出现了大量新品种的服饰质料 。
宋代服饰入手:谈古代平民服饰的质料构成,以及服饰质料的进步
文章图片
一、葛麻
葛 , 多年生蔓草 , 属于豆科葛属藤本植物 。 葛的应用范围很广 , 葛花和葛粉可以用来解酒 , 葛根可入药 , 而葛的茎皮经过加工可织成布 , 称“葛布” 。 葛布是一种最古老的纺织物 , 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 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就出土了距今五六千年的葛纤维纺织物 。
最早记载葛布的文献资料应该是《诗经》中的《葛覃》 , 诗中描述了女子采葛制衣的过程 。 葛布也有粗细之分 , 细葛布称为“絺” , 粗葛布称为“绤” 。 葛布可制成葛衣 , 也可制巾 , 具有质地轻、挺括、凉爽 , 吸湿功能好的优点 。
宋代服饰入手:谈古代平民服饰的质料构成,以及服饰质料的进步
文章图片
葛衣、葛巾均为平民服饰常见 , 《礼记·曲礼》中 , 还有“袗絺绤 , 不入公门”的说法 , 可见葛衣难登大雅之堂 。 在宋代 , 葛衣除了仍为平民服饰常用质料外 , 同时也是官员士大夫夏季常用的便服 。
除此之外 , 《宋史》中还有关于地方进贡葛布的记载 , 《地理志四》中就载有“寿春府 , 寿春郡 , 紧 , 忠正军节度 。 ……贡葛布、石斛” 。 可见 , 葛衣在宋代为平民百姓、官员士大夫、皇室贵族等各阶层人士所常用衣着 。
宋代服饰入手:谈古代平民服饰的质料构成,以及服饰质料的进步
文章图片
麻为荨麻科草本植物 , 是多种植物纤维的合称 , 包括大麻、巧麻、青麻、黄麻、亚麻和罗布麻等 。 麻也是最古老的纺织物之一 ,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就出土过麻纺织物 。 《话经》中也有关于麻的记载 。 与葛布相比 , 麻布同样具有轻薄、硬挺、吸湿功能好的优点 。
而与多年生植物葛不同 , 麻的有些品种生长周期较短 , 可当年种植当年收取 , 生产成本较葛更加低廉 。 因此麻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 在棉纺织物广泛应用之前 , 是平民百姓最主要的服装衣料 。 而人们所说的布 , 也往往指代麻布 。
宋代服饰入手:谈古代平民服饰的质料构成,以及服饰质料的进步
文章图片
两宋是织棉业与棉纺织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 然而棉布在宋人衣着材料中仍不占主要地位 , 棉布作为奢侈品更多的是供应贵族使用 , 对于平民来说 , 麻布仍然是最主要的衣料 。 与此同时 , 麻纺织技术也有很大突破 , 麻布不再只是平民的衣着特征 。
二、丝织品
丝织品 , 是由蚕茧中抽取丝絮织成纺织品 , 也是十分古老的服饰材料 。 丝织业生产在宋代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宋代政府征收赋税时对于布帛丝棉10种中丝织品占7种之多 。 黄河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蚕桑纺织的中心 , 北宋时这一地区的优势仍然延续下来 。 到了南宋 , 北方受战乱影响 , 产量已不复从前 。
宋代服饰入手:谈古代平民服饰的质料构成,以及服饰质料的进步
文章图片
而吴越地区却未遭战争破坏 , 再加上大批移民南下将生产技术、劳动力都带到南方 , 大大刺激了南方丝织业的发展 。 两浙每年上供的丝织品达百万匹左右 。 此外 , 在南方成都府丝织业也十分发达 , 丝织品生产以纤丽为特色 , 品质不下于两浙 , 而成都府的丝织品中又以蜀锦最为著名 。 丝织品的品种多达几千种 , 主要介绍宋代常见的几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