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群演”火爆朋友圈,2000万罕见病患者渴望“被看见”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无论是来自他人的好奇、诧异、还是直接的歧视 , 都可能让罕见病患者逃避在公共场合的露面 , 甚至畏惧与熟人或亲戚交流 。 “罕见群演”不抢镜 , 也不演身残志坚的斗士 , 很低调 , 但又能在任何生活化的场景里被看见 。
撰文|凌骏
“我们得了银奖 。 ”上周一 , 陈顺发来微信 。
她口中的获奖作品 , 是一段名为“罕见群演经纪公司”的短视频 , 9月在朋友圈首发后一度成为爆款 , 播放量接近百万 。 视频中 , 八位年龄不同的罕见病患者依次出镜 , 有人站在镜头前大声告诉观众 , “我想当演员 , 我不是为了出名 , 我想出镜 , 我想被看见 。 ”
陈顺的儿子姚晔也在里面 , 但他还太小 , 并不理解什么是演员与被看见 , 也不理解罕见病对人生意味着什么 。 若不是因为姚晔的出生 , 陈顺也许永远不会走进这个群体 , 不知道中国有2000万罕见病患者 ,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在哪里 。
“罕见群演”火爆朋友圈,2000万罕见病患者渴望“被看见”
文章图片
今年3月 , 陈顺加入了蔻德罕见病中心 , 开始筹划“罕见群演” 。 但项目一开始便遇到问题 。 按照她原先的设想 , 应该有大量患者踊跃报名 , 但联系了罕见病患者组织后 , 陈顺得到的大部分反馈是“大家都不愿意出镜 。 ”
陈顺能理解这种心态 。 她至今都没有向邻居解释过为什么两岁半的姚晔还不会走路 。 但无论如何 , “罕见群演”项目还是完成了 。 视频开头是一段5秒的黑色空镜 , 传来11岁白化病女孩胡婷的声音 。
“去面包店那次 , 一个小朋友说我是魔鬼 。 不过也没关系 , 我不会放在心上 , 我就当没听见 , 小孩子长大就会知道了 。 会知道世界上的人都不同 , 她也会知道 , 我这样 , 不是很奇怪的 。 ”
10月20日公布的最终获奖名单上 , ”罕见群演”从2.5万份作品中脱颖而出 , 获得了“我是创益人”公益广告大赛的银奖 , 将得到免费在全网推送和曝光的机会 。 而在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2022年中国罕见病大会”上 , 中国罕见病联盟发布了《弱有所扶 , 关爱罕见病患者 , 人民至上 , 实现共建共享》倡议书 , 更多罕见病患者 , 需要“被看见” 。
被看见
关于“被看见”这件事 , 陈顺最初有一个更直接的目的 , 她希望和姚晔患有同样疾病的患儿家庭能因此站出来 , 共同帮助国内专家开展研究 。
10月29日 , 在“2022年中国罕见病大会”上 , 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提到 , “出生缺陷病种繁多复杂 , 共有八千多种 , 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是罕见病 , 发病率极低 。 ”
“我的宝宝一出生就和别人家的不一样 , 身体很软 。 到了六个月还只能躺在床上 , 不会翻身 , 也不会爬动 。 ”陈顺说 , 起初最糟糕的猜测 , 仅仅以为可能是发育迟缓 。
2020年10月 , 通过基因检测 , 不到1岁的姚晔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被确诊为GAND综合征 , 这是一种因基因突变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 , 患儿会表现为全面的发育迟缓和智力障碍 , 且伴有特殊面容 , 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式 。
“罕见群演”火爆朋友圈,2000万罕见病患者渴望“被看见”
文章图片
陈顺和姚晔
连医生也不太了解这个疾病 。 2013年 , 全球才发现了第一例GAND综合征患儿 , 目前最全的研究仅报告了50例 , 而在中文搜索引擎里 , GAND综合症甚至还没有信息 。
姚晔确诊后 , 陈顺花了大量时间查阅与GAND综合征相关的资料 。 她逐渐意识到或许姚晔将一辈子无法走路和说话 , 智力也会停留在幼时 , 而现代医学目前显然还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 她也和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取得了联系 , 对方表示愿意对致病机制开展深入研究 , 或许能在未来探索可行的治疗方式 , 但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患者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