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上的直播带货(乡情村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慢火车”上的直播带货(乡情村貌)
文章图片
贾铭轩正在直播带货 。
李玉祥摄
“黑土地粘豆包 , 火龙沟村的明星产品 , 滋补养生 , 香甜软糯 , 想吃的抓紧下单!”10月18日 , 在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开往牡丹江的6288/5次列车里 , 旅客贾铭轩拎起一袋黄澄澄的粘豆包 , 对着手机做着直播 。 身后的车厢贴满了各类农产品的宣传图片 , 浓郁的黑土地气息扑面而来 。
10月的黑龙江 , 正值秋收季 。 “慢火车”车厢外 , 一片片水稻和玉米满目金黄 , 贾铭轩把镜头对准窗外 , 行进的“慢火车”把黑土地丰收的喜气儿同步展示在观众面前 。
“你看 , 这种玉米就是我们制作粘豆包的原材料 , 纯绿色、无污染 。 在俺们东北 , 粘豆包的寓意是蒸蒸日上 , 祝朋友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 ”“慢火车”行进在山间原野 , 正在直播的贾铭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憧憬 。
6288/5次列车穿梭在张广才岭 , 途经哈尔滨至绥芬河铁路敖头、火龙沟、海林、拉古等3个车站和8个乘降所 , 全程74公里 , 平均时速40多公里 , 沿线长汀镇火龙沟村盛产玉米 , 这种玉米香甜软糯 , 加上当地水质甘甜清冽 , 制作的粘豆包口味极佳 , 因此 , 在火龙沟村 , 家家户户都有用黏玉米发酵制作粘豆包的传统 。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 , 由于交通闭塞 , 这种粘豆包还只是村里人入冬过节时自家餐桌上的美食 , 并不为外人所知 。
火龙沟村地处林区 ,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 , 当地很多林业工人转行做起了林下经济 , 靠种植、采摘山产品生活 。 贾铭轩走南闯北头脑活络 , 他知道这种绿色产品很受城里人青睐 , 如果能形成产业做好推广 , 会给当地农民增加很多收入 。
摩拳擦掌的贾铭轩组织乡亲成立了粘豆包厂 , 再背着一袋袋粘豆包 , 坐着这趟“慢火车”进城去找销路 。
“到了冬天大雪封路 , 就只有坐火车才能出去 , 一趟才4元钱 , 我一周就要进城五六次 , 省钱还方便啊 。 ”贾铭轩算着一笔账 。
“我们带的袋子大 , 有时候刮破了 , 列车员还准备针线、胶带帮我们粘 , 上下车还帮我们抬 , 这车都成我们厂的通勤车了 。 ”同乡李云琪接口道 。
几年来 , “慢火车”坐了几百趟 , 贾铭轩还真打开了销路 , 粘豆包越来越受欢迎 , 年收入也达到了十余万元 。 2017年 , 贾铭轩推出了“火龙沟”粘豆包品牌 , 年营业额达100多万元 。 贾铭轩厂里用的工人都是同村的乡亲 , 让他们在农闲之余又多了一份收入 。 “目前在我家工厂打工的乡亲有60人 , 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 ”
赚了钱 , 当了老板的贾铭轩还是挤着慢火车出去谈生意 , 唯一的变化就是当年的编织袋变成了包装精美的粘豆包礼盒 。
“这几年销路因疫情受到一定影响 , 我就试着搞网络直播带货了 , 就在这趟车上直播 。 ”贾铭轩说 。
今年9月 ,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对9对公益“慢火车”进行改造升级 , 其中6288/5次被命名为“林海雪乡号” , 设置“助农惠工”车厢 , 备有农副产品展示托盘、公平秤等工具 , 车厢里喷涂了沿线农产品的精美图片 , 其中就有贾铭轩的粘豆包 。
“能给农民免费涂装广告的‘慢火车’并不多 , 如果能在列车里开展农副产品直播 , 销量肯定会更好 。 ”贾铭轩说 , 他的想法得到了列车工作人员的支持 , 他们专门在“助农惠工”主题车厢留出座席 , 供农民进行山产品直播售卖 。
“慢火车”上的直播带货(乡情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