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呼吸之路” 撑开“生命之门”( 二 )


正是带着这份医者执着和担当 , 边翠霞开启了一台又一台呼吸介入手术 , 解救了一例又一例呼吸疑难病症患者 , 一次次填补鲁西南呼吸介入手术的空白 。
从0到1再到N
她畅通了上百位患者“呼吸之路”
这些年 , 边翠霞开展过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硬镜手术、第一次硅酮支架手术、第一次封堵手术……每一次开展新技术 , 她都会半夜睡不着觉 , 脑海中不断呈现新手术场景 , 直到所有的风险点都想到两种以上解决方案 , 她才肯安安静静地睡下 。
很多时候 , 她为了给患者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 一遍遍地研究病例 , 思考治疗策略 , 改良手术器械 , 直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 不仅如此 , 她还经常“攒假”外出自费学习 , 走遍了国内开展呼吸介入手术的医院 , 向最好的专家学习 , 不断迭代自己的知识技能 。
6年的时间 , 她从0到1再到N , 不断挑战自己 , 忧患者所忧、解患者所痛 , 将最好的技术带给她的患者 。 在一次全国性呼吸介入手术大赛中 , 上海的一位呼吸科专家看到她的手术高清视频后 , 不禁感慨道:“好多年没有看到这么流畅、娴熟的手术了 。 ”
伴随着手术技艺越来越精湛 , 边翠霞逐渐成为了行业内的榜样 。 尽管起步晚 , 但她的成绩 , 让业界瞠目结舌 , 周边地区慕名而来的患者也随之越来越多 。
去年 , 大连一位气道狭窄患者 , 长途跋涉找到了她 。 患者范先生肺部肿瘤切除后 , 出现憋喘并进行性加重 , 经常憋得喘不上气 。 辗转大连、北京等多家知名三甲医院治疗 , 都不得好转 。 在业内专家的推荐下 , 患者乘坐火车20多个小时来到济宁 。 边翠霞分析了他的病情后 , 为患者进行了三次硬镜下治疗 。 而后 , 针对患者单肺通气且气道多处狭窄 , 并伴有气道膜部动态塌陷的复杂气道情况 , 她为患者设计了独特的适合患者的Y型硅酮支架 , 经现场改良 , 成功植入支架 。
手术后效果立竿见影 , 患者喘憋症状明显缓解 。 患者老伴高兴地说:“现在走路可有劲了 , 比我还快呢 , 说话声音也洪亮了 , 大连的孩子每天视频了解情况 , 都打心眼里高兴” 。 听了这些话 , 边翠霞也是打心里开心 , 每每看到手术后的患者呼吸通畅 , 病痛得以缓解 , 她的心里都充溢着满满的欣慰和满足感 , 这些年的付出和努力就是为了这样一个又一个时刻 。
边翠霞也经常走出去支援周边医院做呼吸介入手术 。 去年 , 济南市中心医院有一位呼吸道狭窄患者 , 情况十分危急 , 需要进行气管镜手术 。 正在休假的她 , 接到电话后 , 第一时间驾车赶赴高铁站 , 车窗都没关就直奔高铁进站口 。 到达手术现场的那一刻 , 患者血氧饱和度已经很低 , 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 她迅速拿出硬镜等器械 , 将患者气道撑开 , 几分钟功夫患者恢复了正常 。 看到病人血氧饱和度快速回升至正常那一刻 , 手术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 她的泪水也禁不住顺着脸颊流下 。
生死就在呼吸之间 。 呼吸科医生的每一次生死时速抢救 , 都是对医生技术和责任的考量 。 这些年 , 边翠霞争分夺秒地学习 , 在专业之路上不断精进 , 怀揣着医者“赤子心” , 一次次为患者畅通“呼吸之路” , 撑开了“生命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