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五)( 三 )


1997~2002年间发表了几个大型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来预防的前瞻性研究:中国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 , 芬兰的DPS(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美国的DPP(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和欧洲的 Stop-DIDDM研究 。结果显示:1、糖尿病是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而且已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2、已知IGT、IFG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若伴有肥胖、高血压、脂类代谢紊乱、高龄、糖尿病家族史则危险性更大 。这些危险因素较易确定 。3、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已被证明能有效地降低IGT者的糖尿病发生率 , 且同时可以降低血压、血脂 。
一、在IGT人群中进行干预预防糖尿病的合理性
美国Pima印地安人群的研究显示 , 2型糖尿病发病存在两阶段模式 , 第一阶段:从糖耐量正常NGT演变为IGT , 在此阶段胰岛素抵抗起主要作用 。第二阶段:从IGT进一步恶化为糖尿病 , 在此阶段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损害都起重要作用 。所以胰岛素抵抗是正常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基本因素 。这种胰岛素抵抗来自遗传和“有害”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环境因素中饮食摄入过多和体力活动减少引起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在全世界流行的最重要的因素 。大庆市629例非糖尿病人群6年随访中发现 , 基线血糖正常、血糖水平相似的人群中BMI>27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为BMI<24者的4倍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10%~20%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抵抗 , 因此 , 以健康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干预将有助于高危人群预防糖尿病 。在芬兰DPS研究中改变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 也会降低研究对象的血压及血甘油三酯水平 , 因此也会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可行性
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尝试了以生活方式干预在高危人群预防糖尿病 , 如瑞典Malmo研究和中国的大庆IGT研究 , 两者分别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危险降低50%和30%~50% , 芬兰的DPS研究的规模和方法与大庆研究十分相似 , 结果证明在该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糖尿病发病危险58% 。美国的DPP研究规模更大 , 研究对象3200人 , 随访3年 , 其结果成功地显示了生活方式干预也使美国人糖尿病发病危险降低了58% 。这些结果不仅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在全世界范围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而且显示中等强度的干预既有效又能为广大人群接受并常年坚持 。
三、药物干预预防糖尿病的可行性
我国大庆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使胰岛素抵抗较轻组的IGT者每百人年糖尿病发病危险下降44.3%,而在胰岛素抵抗严重组仅下降28.8% 。国外的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干预在非肥胖者糖尿病每百人年发病危险下降63% , 在肥胖者每百人年发病危险下降49% , 在OGTT2小时血糖<153mg/dl者每百人年发病危险下降75% , 在OGTT2小时血糖>173mg/dl者每百人年发病危险下降47%.即有相当数量的IGT者对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尚不满意 , 需考虑药物干预.目前在全世界有几个药物干预预防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和胰岛素增敏剂 。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药物干预预防糖尿病也是有效的 。
四、如何进行IGT、IFG人群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
因人群中逾50%2型糖尿病病例只有经过筛查才能检出 , 故推荐对下述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一)IGT、IFG人群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