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种养 “种”出双收益

本文转自:济宁日报
民生关注
“稻+”种养“种”出双收益
“稻+”种养  “种”出双收益
文章图片
“稻+”种养  “种”出双收益
文章图片
“稻+”种养  “种”出双收益
文章图片
“稻+”种养  “种”出双收益
文章图片
“稻+”种养  “种”出双收益
文章图片
“稻+”种养  “种”出双收益
文章图片
“稻+”种养  “种”出双收益
文章图片
“稻+”种养  “种”出双收益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
王雁南梁琨摄影报道
11月2日 , 采访人员驱车来到任城区喻屯镇西邵村 , 推开车门 , 沁人心脾的稻谷香味扑面而来 。 只见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 , 在金黄色的稻田来回穿梭 , 所到之处 , 颗粒尽收 , 被打碎的稻秆则杂糅在松软的泥土之间 。
采访人员快步走到田间小道上 , 放眼望去 , 大片稻田里满是金黄 。 置身田间 , 颗粒饱满的稻穗 , 不时随风摇曳 , 又仿佛在向人们招手展示当下丰收的喜悦 。
“我们的这片农田 , 丰收的不止是水稻 , 还有稻田四周回型沟渠里的大鲤鱼 。 ”顺着周传远的手势 , 采访人员看到围绕稻田的一圈沟渠里 , 不时有几条大鱼跃出水面 。 几位工人正乘着小木船 , 手执渔网 , 在随船行驶中 , 将沟渠中的鱼驱赶到沟渠一角的大网兜内 , 等待收获 。
这片稻田是金喻农科专业合作社流转运营的 , 周传远是任城区裕隆农产品联合社的理事长 。 据他介绍 , 2019年底 , 裕隆农产品联合社注资1000万元 , 领办金喻农科专业合作社 , 在喻屯镇西邵村流转土地300余亩 , 建设生态农业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
“‘稻+’产业是一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 在水稻种植的基础上 , 养殖鱼、虾、蛙等渔类 。 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稻田的害虫可为虾、鱼等渔类提供饵料 , 而渔类产生的排泄物可为水稻生长提供养料 , 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 。 同时 , 种养过程中 , 因龙虾等渔类对水质的要求很高 , 所以稻田不喷农药 , 不施化肥 , 多施有机肥 , 保障龙虾等渔类所需水质的同时 , 确保稻及渔类的绿色环保 , 实现‘渔肥稻香、一水多用、一田多收’ , 大大提升了土地产值和效益 。 ”周传远说 。
据介绍 , 每年惊蛰前后 , 工人开始往沟渠内下龙虾苗 , 至五一国际劳动节附近 , 正值龙虾旺季时收获 。 而后 , 大田灌水润土 , 于6月开始插秧 , 同时放置鱼苗 。 其中 , 放养的鱼类主要是鲤鱼、白莲、鲈鱼 。
“刚开始 , 水位较高 , 鱼苗会在水稻田间穿梭 , 鱼虾产生的粪便肥了水 , 也旺了苗 。 慢慢 , 鱼苗长大 , 便都往沟渠里游 。 这种放养模式 , 让鱼类肉质紧实 , 口感较佳 , 备受消费者欢迎 。 ”周传远介绍 , “稻+渔”生态种养模式是国家农业农村部大力扶持的农业产业项目 , 生态环保 , 而且产出产品品质较高 。 为将这一项目在喻屯落得更坚实 , 裕隆农产品联合社聘请山农大硕士研究生做专业技术支持 , 并与相关农业科研部门建立长期技术联系;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新型经营模式 , 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和订单育苗 , 形成公司带动基地、基地辐射农户的产业推广链条 。
经过三年多的摸索 , 合作社的“稻+”生态种养模式成果明显 , 水稻亩产750公斤左右 , 春收龙虾、秋收鱼 , 平均亩产150多公斤 。 “传统种植 , 一年种一季水稻、一季小麦 , 一亩地的纯利润也就一千多元 。 升级后的生态种养模式之下 , 水稻的品种好、品质优 , 价格也较传统水稻价格高 。 再加上鱼虾的收益 , 细算下来 , 亩收入4500元左右 。 ”联合社有关负责人白杨梅介绍 , 相比传统种植模式 , 生态种养模式之下的土地效益 , 得到较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