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眉|煮1次、煮2次、煮3次,将老白茶煮着喝,能煮几壶茶呢?( 二 )


自己一般选3-5年陈左右的白露饼系列 。
如2019白露饼、2018白露饼、2017白露饼 , 2016白露饼 。
备好所需干茶 , 再去翻找煮茶工具 。
摆上电陶炉 , 将加热面板擦拭干净 , 确保不留水痕 。
接着 , 洗净玻璃煮茶壶 , 擦干底部 , 往里注入400-500毫升左右的清水 。
摁下加热键 , 开始烧水 。
等到壶内的清水开始冒泡 , 即将烧沸 。
小心地揭开壶盖 , 投入提前备好的干茶 。
投茶入壶 , 等连茶带汤再滚沸一遍 , 差不多就可以关火 。
算起来 , 时间不过几分钟 。

但要注意 , 关火后不代表就能倒出热茶 。
让壶内滚沸的茶水稍微安静下来 , 停止剧烈沸腾 , 汤面风平浪静 , 再倒出饮用也不迟 。
喝完第一壶茶 , 再煮下一壶 。
往壶内继续加入清水 , 摁下加热 , 烧至沸腾即可关火 。
连煮两壶茶后 , 若是没尽兴 , 第三壶同样是冷水煮茶 。
视具体情况 , 可以稍微延长加热时间 。
茶汤煮沸后 , 持续沸腾数分钟再去关火 。
合理调整煮茶时间 , 能避免茶味浪费 。
如果第一壶就采用暴力久煮的方式 , 大火烧开后 , 再转小火去慢慢熬 , 迟迟没有关火 。
这不仅会导致煮出来的茶汤 , 滋味过浓 , 口感不佳 。
还会将茶味一次性全部消耗完毕 。
想要再次加水煮茶 , 只能成为空想 。

《4》
三、茶水比例搭配 。
简单来说 , 投茶量多一些 , 煮茶次数也能随之增加 。
两者之间 , 呈现正比关系 。
不过 , 和盖碗冲泡不同 。
冬日煮茶喝 , 为了防止茶味煮浓 。
原则上 , 煮一壶茶 , 投茶量不需要太多 。
宁缺毋滥 , 宁少勿多 。
仅需少量的干茶就足够支撑一壶茶水 。

不过 , 当茶味被严重稀释后 , 这壶茶会成为“一次性”产品
煮上一次后 , 第二壶就很难再煮出味道 。
前段时间 , 还在和茶友谈起留底汤的话题 。
“一壶茶煮开后 , 如果只有一两人喝茶 , 喝茶速度比较慢 , 趁热喝掉一大杯后 , 壶内还有剩余 。 但冬天气温低 , 南方室内没有供暖 , 一壶煮出来的热茶 , 如果没有保温加热 , 很快就会放凉 。 天气这么冷 , 凉透的茶水很难让人提起喝茶兴趣 , 是不是留下来当底汤 , 再煮第二壶会更好?”
茶友描述的这个问题 , 很应景 , 也很细致 。
喝不完的茶水 , 留下来当底汤 , 确实不错 。
有了这些底汤“做引” , 第二壶茶汤煮出来不至于茶味下降太快 , 又能合理利用“冷透的残茶” , 一举两得 。

《5》
四、饮茶所需 。
曹公写红楼梦时 , 借妙玉的口 , 讲了这样的一番话 。
“一杯为品 , 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 三杯便是饮驴了 。 ”
虽然有不少人认为 , 妙玉式的人物 , 太过于假清高 。
简单喝杯茶而已 , 何必弄得这么累?
但实际感受看 , 喝茶的确分“品”和“饮” 。
用小茶杯细品 , 小口慢啜和大口喝茶牛饮解渴 , 感受起来确实不一样 。
冬天在煮茶时 , 如果喝茶人数多 , 围炉煮茶是一件很热闹的事 。

一壶茶煮好后 , 每人都能分得一大杯 。
捧在手里 , 暖暖的 。
冬天和朋友们闲聚时 , 喝几杯热乎乎的甘润老白茶 , 暖身又暖心 。
但在场喝茶人数不多 , 只有自己独酌 , 或者1-2人喝茶 。
这时 , 煮出来的茶水消耗速度慢 。
按照一壶茶400毫升来估算 , 煮出1-2壶 , 慢慢喝完 , 已经足够尽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