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宜养生 冬季进补如何吃?

天气转凉宜养生 冬季进补如何吃?
文章图片
文/羊城晚报采访人员薛仁政通讯员王雯玉图/视觉中国
立冬已过 , 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也由少雨干燥的秋季向阴雨飘雪的冬季气候过渡 。 但在岭南地区 , 初冬时节一般不会很冷 , 甚至会出现温暖舒适的天气 , 这被称为“小阳春” 。
转季之时 , 在岭南该如何养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五羊门诊针灸科主治中医师吴滢珏建议 , 立冬之后可以多进补 , 养精蓄锐 , 对抗即将到来的寒冬 , 但是由于岭南地区居民体质多伴脾虚 , 进补不宜过于滋腻 , 建议可适量多食板栗 。
山珍海味才是补品?选择对症补品合理进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冬 , 终也 , 万物收藏也 , 意味着阳气开始闭蓄 。 中医认为 , 冬季相对五脏属肾 , 肾主藏精 , 这时候 , 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大自然的转化而潜藏 , 这个时候养生原则以“藏”为主 。 有言道“冬不藏精 , 春必病温” , 所以民间立冬后有进补的习俗 , 服用补品、补药以求养精蓄锐 , 对抗寒冬 。
“进补也须科学合理 , 不能盲目 。 ”吴滢珏提醒 , 立冬后进补应该了解自己的体质属性 , 是否适合进补 , 人体有阴阳气血 , 寒热虚实偏性各不同 , 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对症的补品合理进补 。 “进补不宜偏性 。 ”吴滢珏介绍 ,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 , 不可一味偏性进补 。
“同时 , 也无须一味地追求大补 , 盲目地认为大鱼大肉或山珍海味才是补品 。 ”吴滢珏指出 , “立冬进补不宜过于滋腻 。 ”她表示 , 岭南地区由于地域天气及饮食各方面原因 , 居民多伴有脾虚 , 对于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的人 , 过于滋腻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 而对于有实火症状如咽痛、口苦、大便干、舌苔黄厚腻等表现的 , 或有外感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咳嗽等表现 , 则应该暂停进补 。
除此之外 ,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调养身体 。 立冬之后 , 睡觉讲究“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
秋冬养阴 , 进补润燥少食咸
饮食方面 , 中医强调“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 , 秋冬季节正是进补的最好季节 , 能够补充人体因夏季大热引起消耗 。
而冬季 , 寒气当令 , 应注意少食生冷 , 多食一些温润厚重的食品 , 既养阴又润燥 , 少食咸 。 中医认为 , 咸味入肾 , 多食咸味 , 则易伤肾 , 这与冬季养肾原则相悖 。 立冬节气养生 , 不妨多食如橙子、柚子、柑橘、苹果、梨、桑葚等水分高、维生素丰富的水果 。 而黑豆、核桃、板栗、香菇、山药、白萝卜、牛肉、羊肉等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
板栗性味甘温 , 入脾、胃、肾经 。 具有养胃健脾 , 补肾强筋 , 活血消肿的作用 , 有“千果之王、肾之果”的美称 。 适合有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腰肢不遂、小便频数以及折伤肿痛等病症的患者食用 。
吴滢珏提醒 , “血糖异常患者以及存在消化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胃溃疡、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的人应当少吃板栗 。 ”
Tips
推荐药膳
吴滢珏为读者推荐了一道药膳——板栗鸡肉炒饭 。 她指出 , 此药膳营养充足 , 口感丰富 , 既符合立冬进补原则 , 又美味可口 。
材料:板栗10个 , 煮好米饭2碗 , 胡萝卜 , 香菇 , 去骨鸡腿肉2份 , 生抽 , 料酒 , 麻油 。
做法:将板栗、胡萝卜、香菇洗净切丁 。 将鸡腿肉切丁 , 用生抽、料酒、麻油腌制20分钟 。
热锅加油 , 加入板栗丁、胡萝卜丁、香菇丁爆香 , 之后盛出 。 将鸡腿肉置入锅中翻炒至熟 , 加入佐料丁和米饭 , 淋入适量生抽 , 不断翻炒至均匀 。 撒入葱花 , 盛出即可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