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味道”已融入我血液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筱凤教授:
医生的“味道”已融入我血液
医生的“味道”已融入我血液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陈晶
“如果说胆胰的检查是一个谜 , 那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就是解谜的钥匙 。 ”近日 , 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胆管支架放置人体临床手术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 , 带队“解谜”的消化内科主任张筱凤教授这样感慨 。
这例手术的顺利完成 , 也意味着手术机器人在经自然腔道ERCP内镜手术领域的应用得到了临床验证 , 此类手术正式迈入机器人手术新时代 。
张筱凤说 , 人工手术始终无法解决的痛点 , 对于手术机器人而言却游刃有余 。 应用手术机器人的ERCP手术 , 医生可通过在铅玻璃后的操作台进行遥操作 , 远离X射线环境 , 避免辐射和负重带来的健康风险 。 同时 , 机器人天然具备的稳定性、精确性与灵活性 , 可以有效降低ERCP的手术难度和学习曲线 , 并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率 。
采访人员还了解到 , 这例手术中所使用的经自然腔道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手术机器人 , 正是张筱凤团队与奥朋医疗医工结合研发的成果 。 而不断解决患者的难题 , 正是张筱凤的从医初心 。
受母亲影响 , 走上从医之路
张筱凤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 。 她还很小的时候 , 母亲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 , 下到基层为农村群众诊治 。
“上到市委书记 , 下到平民百姓 , 不管患者的身份、地位 , 母亲都会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与治疗 。 那时的我就想 , 医生一定是无冕之王 , 也立下了从医的志愿 。 ”受母亲影响 , 张筱凤下定决心走上从医之路 。
可是 , 张筱凤的医生生涯还未开始 , 却险些留步于高中 。
高中时 , 张筱凤数学成绩突出 , 老师动员她报考刚刚兴起的计算机专业 。 几次三番的劝说 , 让她不免心动 , 跑去大学的计算机系参观 。 “偌大的房间里 , 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 , 面对着一排排‘大铁柜子’学习 。 我立刻就觉得这项工作不适合我 , 他们脸上是没有表情的 , 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没有感情的机器 。 我要跟人打交道 , 和人打交道是最复杂的 , 但也是最有趣的 。 ”就是这一次的一日之雅 , 让她彻底打消了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想法 。
“考入医学院后 , 我报了三门选修课:高等数学、语文和心理学 , 这三门选修课让我获益终生 。 ”张筱凤说 , 一个好医生 , 学好数学有很大优势 , 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复杂 , 对病情的分析需要挖掘各种临床表现中的潜在联系 , 这无疑考验着医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早期的单目内窥镜成平面的图像 , 缺乏立体的感知 , 需要依靠医生将二维图像“脑补”成三维空间;而超声内镜的出现又将“二维”的病变展现出了“三维”的深度 , 医生必须要有很强的立体几何能力才能迅速掌握 。
张筱凤认为 , 好医生还要是个教育家 , 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 , 培养出一群优秀的医生 , 传承医学才是最重要的 。 不仅通过手术展示自己的能力 , 也要将自己的心得、体会 , 技术要点总结成简单易懂的语言 , 带动学科的发展 。 同时 , 好医生还要是一个心理学家 。 医生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 , 就能引起患者内心的波澜 。 在面对患者时 , 医生不管有多难 , 都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 让患者鼓起与医生携手战胜疾病的信心 。
“直到工作后 , 我才知道当年母亲有多苦 。 ”1986年 , 张筱凤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 成为一名住院医师 。 “母亲从不在我们面前抱怨 , 也从不在我们面前叫苦 。 她总是精神饱满地工作 , 每天的时间都排得很满 , 好像睡觉跟她没什么关系似的 。 ”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培养出了张筱凤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