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90周年·见证 | 《健康报》首倡“莫称‘残废’人”( 二 )


如今 , “残废人”一词已经淡出公共话语 。 从对待残疾人的态度 , 可以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称呼的变化 , 让被称呼者心感温暖 。 而中国无数残疾人 , 也通过自强不息 , 证明了他们的价值 , 证明了他们同样是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
近年来 , 社会扶残、助残 , 尤其是对困难的残疾人群体给予帮助 , 大家只要有力量就会伸出友爱的援助之手 。 同时 , 在医疗救助、政策设计等方面越来越重视和倾斜残疾人这个庞大的群体 。
就在2011年的5月15日第21个全国助残日 , 广东省深圳市视力二级残疾人杨仁良等发起的一封有763名残疾人签名的建议信被寄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 建议行政机关带头履行法定义务 , 招录残疾人人数不少于政府机关总人数的1.5% 。 《健康报》也积极参与了该报道 。

称呼|90周年·见证 | 《健康报》首倡“莫称‘残废’人”
文章图片

2011年5月16日《健康报》第二版
后来 , 福建省和河南省相继出台《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提出了“行政机关带头招残疾人”“公务员优先招残疾人”“建立岗位预留制度”的新政策 , 引起残疾人热议和赞扬 。
就像孙先德曾说的 , 随着国家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 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 对残疾人的帮助会更多 。
文:健康报采访人员甘贝贝采写整理
编辑:杨真宇 张方飞
审核: 徐秉楠闫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