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自检会全面替代核酸吗?

12月7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下简称“新十条”)提到,根据防疫工作需要 , 可开展抗原检测 。 同一天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 , 提出抗原检测的适用对象为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人员、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大型企业、工地、大学等)、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等 。
12月4日以来 , 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密集调控防疫政策 , 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 与此同时 , 抗原检测被更多提及 。
12月1日起 , 广州将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核酸检测策略 , 并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 。 随后 , 有小区开始团购 , 广州多家药店的抗原检测试剂断货 。 北京卫健委日前也提出 , “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 用好核酸检测、抗原自测” , 对于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 , 市内所有医疗机构分诊期间补测抗原 ,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诊 。
抗原自检会全面替代核酸吗?】12月6日0~24时 , 全国新增新冠本土感染者超过20000例 , 广东、重庆、北京日新增感染人数仍居高位 。 病毒检测是疫情防控的一大关键 , 多地不再大规模常态化核酸检测后 , 抗原检测将对防疫影响几何?
抗原自检会全面替代核酸吗?
文章图片
9月7日 , 贵州贵阳市花溪区一小区 , 居民在进行样本采集 。 当日 , 按照贵阳贵安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现场处置指挥部要求 , 贵阳贵安在全域范围内完成一次核酸或抗原检测 。 摄影/本刊采访人员瞿宏伦
普通人群不需要每天做抗原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 将新冠病毒想象成一个橘子 , 病毒核酸是被橘子皮和内皮包裹的橘子瓣 。 抗原检测 , 是通过检测橘子皮或者内皮 , 来判断病毒是否存在 。 核酸检测 , 需要把橘皮和内皮都剥开 , 暴露出橘子瓣后 , 把携带病毒的基因片段不断放大 , 以便被仪器探测到 , 最终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 。
今年3月 , 国内颁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 对3类人员开放抗原检测 , 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 。 这其中 , 包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出现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患者 , 隔离人员以及有抗原自检需求的居民 , 以便早发现、早隔离 。 不过 , 《方案》针对的是“专业版检测” , 也就是由专业医疗机构和检测人员为患者进行检测 , 且《方案》强调应首选核酸检测 。
核酸检测是全球公认的诊断“金标准” , 但抗原检测操作简便 , 价格便宜 , 10~20分钟便可检出结果 。 但同时 , 抗原检测准确度较核酸低 , 会出现漏检 。 3月 , 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曾介绍 , 国家已经批准的抗原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在75%~98%之间 , 特异性在95%~99%之间 。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 , 目前 , 香港所有确诊病例中 , 约有60%~75%病例发现自抗原检测 。 美国的大规模研究已表明 , 连续测三次抗原之后 , 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与核酸非常接近 , 能找出大概98%的感染者 , “可以每天都测 , 也可以隔天测一次 , 通常3~5天内应至少连续测三次” 。
金冬雁指出 , 抗原检测的优势在于 , 其检测结果更能代表感染者真实的传染性 , 对疫情封控而言 , 有更高实际指导价值 。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10月颁布的抗原检测临时指导文件指出 , 抗原检测对于病毒载量高、处于感染初期的患者效果最好 。 世界卫生组织还提醒 , 在零传播或低传播环境下 , 抗原检测阳性预测值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