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管理 分类收治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2月26日 , 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 , 经国务院批准 , 决定从2023年1月8日起 , 将新冠病毒感染管理从“乙类甲管”改为“乙类乙管” 。 12月以来 , 各地迎来感染高峰 , 就医需求激增 , 一时间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医院资源紧张 。 那么 ,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 , 面对感染人数的持续增加 , 怎么才能科学合理优化医疗资源的调配?患者怎么合理有序安排就医?怎么对不同情况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呢?
连日来 , 新冠病毒感染速度加快 , 各地先后迎来感染高峰 ,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后 , 患者数量仍然可能持续增加 , 要保证患者就医需求 , 科学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救治 , 就需要科学的诊疗体系和方案 。 据国家卫健委介绍 , 我国将依托网格化布局的医联体 , 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 , 构建分级管理、分类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分级诊疗服务网络 , 为患者提供系统连续的分级诊疗服务 。
分级管理 分类收治
文章图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分级诊疗是我们在医改过程当中一直大力推动的 , 对于分级诊疗我们要求是在城市以地级市为单位 , 在农村以县域为单位 , 网格化布局医联体 , 充分发挥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的作用 。 通过这种分级诊疗 , 不仅仅为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以及高风险人群 , 同时也为其他所有需要正常医疗服务的患者分级分类提供连续的可及的医疗服务 。 ”
分级管理 分类收治
文章图片
所谓分级诊疗 , 是指依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 , 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按疾病种类及病情变化进行诊疗和转诊 。 而对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 , 怎么为患者构建系统连续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呢?实际上 , 12月7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就印发了《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 , 《方案》提到 , 要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级分类就诊转诊 。 对新冠病毒实行“乙类乙管”后 , 这个方案依然是构建相关诊疗网络的重要依据 。
焦雅辉:“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发挥对于新冠的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的作用 , 同时二级医院主要是提供一些人力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 另外二级医院还要解决人民群众日常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问题 。 三级医院重点要保障急危重症的患者的需求 , 同时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当他们出现健康状况和病情变化的时候要开通绿色通道 , 要加大收治力度 , 所以通过分级诊疗 , 也可以有效缓解医疗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 ”
分级管理 分类收治】所谓医联体 , 是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为原则 , 按照网格化 , 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级别组建成的联合体 , 包括城市的医疗集团 , 县域内的医共体、跨区域的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 。 那么 , 分级诊疗中怎么发挥好医联体的作用呢?《方案》提出 , 要统筹现有医疗资源 , 以地级市、县为单位 , 按照分区包片原则 , 规划覆盖辖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若干网格 , 每个网格内组建一个医联体 , 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 , 或依托现有医联体将辖区内所有居民纳入管理 。 要科学统筹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和医联体之间的空间布局 , 明确高水平三级医院作为医联体外部协作医院 , 建立对应转诊关系 , 畅通双向转诊机制 。 近日 , 在北京朝阳医院 , 在床位不足的情况下 , 经过初诊需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会被转到相关的医联体医院的床位进行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