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峰对话|迎战重症高峰,上海专家:分级诊疗分散就医很重要

·“我的建议是 , 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到医院来 , 尤其是急诊 , 尽量避免医疗挤兑 。 分级诊疗 , 分散就医很重要 。 大家尽量按照就近原则 , 或者按照症状的程度来选择医院 。 症状比较轻的病人可以到二级医院 , 区中心医院看病 , 重症的患者到三级医院去 。 错开以后 , 大家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医疗资源 。 ”
全国正经历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 , 医疗系统压力骤增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陈小松12月23日在接受上观新闻采访时表示 , 其所在医院发热门诊接诊人数直线上升 , 最近每天稳定在800人左右 , 相较之前每天50-60人的数量 , 翻了10倍不止 。
“上海发布”12月25日发布的消息称 , 近日 , 上海“120”始终处于高位运转状态 。 12月23日 , 全市“120”出车5101次 , 较前一周环比上升33.5% 。
感染高峰后 , 医疗系统还将面对重症高峰 。 12月27日 , 澎湃科技连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 , 对上海的重症高峰将何时到达、普通人如何就诊、医疗系统如何面对压力等民众关心的问题作出解读 。
宋元林告诉澎湃科技 , 在感染人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 , “我的建议是 , 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来医院 , 避免过长时间等待和尽量避免医疗挤兑 。 来医院看病之前大家可以在家里先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来医院 , 一方面天气冷 , 另一方面排队需要两到三个小时 , 患者可能本来没什么问题 , 送医院一折腾 , 反而得病了 , 而且也增加医院的负担 。 ”
“分级诊疗 , 分散就医很重要 。 大家尽量按照就近原则 , 或者按照症状的程度来选择医院 。 症状比较轻的病人可以到二级医院、区中心医院看病 , 重症的患者到三级医院去 。 错开以后 , 大家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医疗资源 。 如果一窝蜂地涌入三甲医院发热门诊 , 一个科室如果‘崩溃’了 , 看病也容易出错 。 ”宋元林说 。
渡峰对话|迎战重症高峰,上海专家:分级诊疗分散就医很重要
文章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内 , 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信公众号图
【对话】
澎湃科技
:你什么时候开始明显感觉到所在科室的病人增加?
宋元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从上个星期开始 。 这几天门诊、急诊的人都多 , 呼吸科门诊的人数尤其多 。 今天(12月27日)早上9点多 , 我们科的早晨门诊预约加线下就有700多人 , 全天估计要超到1000人 。 我们科的住院患者也多 , 这几天每天都要收20-60个肺炎相关的病人 , 基本上都有肺炎和/或低氧血症 。 目前除了发热门诊 , 呼吸科门诊 , 其他科的病人相对比较少 。
澎湃科技
:现在患者比较普遍的会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宋元林
:大部分住院的患者都是年龄大 , 有基础疾病 , 有并发症 , 低氧或者肺部有炎症渗出的 , 大部分有发热、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 。 没有炎症的患者 , 我们一般都劝他们回去再观察 。 门诊的病人主要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 。 也有一些肺炎患者在急诊排队排得时间太长 , 后来到门诊去看病 。 我们会做甄别 , 甄别出肺炎的话 , 会建议他们住院治疗 , 或根据发病的时间 , 如果已经过了炎症高峰 , 处于吸收期 , 没有低氧或其他潜在风险的话 , 也不一定要住院 。
住院的主要指征是出现肺炎 , 低氧或者其他的基础疾病 , 或有转为重症的倾向 。 也有一些年龄大的患者 , 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 但是其他疾病比较多 ,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 或电解质紊乱 , 或既往长期无创出现的肺栓塞 , 吸入性肺炎等 , 他们的肺部炎症刚开始可能不是很明显 , 但是会随着时间变化 , 对于这部分患者 , 我们也会考虑收治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