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峰对话|迎战重症高峰,上海专家:分级诊疗分散就医很重要( 二 )


澎湃科技
:最近这几天听说不少人出现“白肺” , 这通常是什么情况?
宋元林
:少数人会出现“白肺”的情况 , 比如感染以后出现双肺弥漫性的渗出性病变 , CT看上去就像“白肺” , 说明病情比较重 。 我们碰到过 , 但出现这种情况的人比较少 , 一般都是有基础疾病 , 或年龄偏大 , 或有免疫抑制 , 其他基础疾病等情况 。 正常人突然出现“白肺” , 我们还没遇到过 。
澎湃科技
:最近这几天有没有遇到让你印象深刻的病例?
宋元林
:刚才就有一个咨询 , 他的哥哥平常氧饱和度大概在96%左右 , 今天早上起来只有92%了 。 一般血氧饱和度小于93% , 我们就要考虑低氧血症 , 属于重型新冠的症状 。 但是他又没有胸闷、气急、发热等症状 , 不像感染新冠 。
后来我让病人先用力深吸几口气 , 再看看血氧饱和度 。 实际上这样的病人往往本身有一定的慢性肺病基础 , 总是坐着不活动 , 肺部慢慢出现类似“肺不张”(指各种情况导致肺的一部分结构塌陷 , 进而导致肺的含气量减少 , 影响气体交换)的情况 。 用力吸气以后 , 肺得到了活动 , 肺活量增加 , 通气血流恢复 , 几分钟后 , 他的血氧饱和度就达到了97% , 也就不需要到医院来了 。
所以仅根据一个指标 , 很可能被误导 。 从昨天(12月26日)晚上开始 , 很多人来问我 , 家里老年人要不要送医院 。 我的建议是不需要来医院就不要来医院 , 尽量避免医疗挤兑 。 来医院看病之前大家可以在家里先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来医院 , 一方面天气冷 , 另一方面排队需要两到三个小时 , 患者可能本来没什么问题 , 送医院一折腾 , 反而得病了 , 而且也增加医院的负担 。 现在医院有热线 , 大家也可以先咨询 , 没必要一哄而上 。
但是判断要准确 。 一般感染后前2-4天会发热 , 如果体温超过38.5度 , 也可能达到40度 , 建议先使用退热药物 。 如果用了退热药 , 效果不明显 , 可以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 如果各种方法都用了 , 仍然高热不退 , 超过三天的话 , 再来医院看看 。 另外 , 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气急 , 家里有血氧仪的可以测一下 , 测过后发现氧分压低 , 呼吸频率很快 , 说明可能出现了肺炎 , 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到医院来 。
另外 , 患者可以先到普通门诊去看 , 不要一发烧就去急诊 。 现在已经不查核酸了 , 我们门诊90%的病人都是已经感染的 。 希望大家分散看病 , 不要只盯着急诊和发热门诊 , 也不要只盯着呼吸科 。
如果家里没有药了 , 可以通过互联网门诊来配药 , 如果互联网门诊不行 , 需要到线下来 , 也要尽量避免集中在某几个窗口排长队 。
渡峰对话|迎战重症高峰,上海专家:分级诊疗分散就医很重要
文章图片
医生在查看病人情况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信公众号图
澎湃科技
:你的科室目前大概有多少重症患者?
宋元林
:没有统计 。 我们还没有一个个地去区分他们是重型还是危重型 , 收进来以后基本上都先进行处理 。 现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都收满了 。 也有无创 , 高流量和机械通气的病人 。 我们现在一边治疗 , 一边也在做一些统计分析 。 从整个上海来看 , 现在也没有统计重症的数据 , 不太清楚重症率有多少 。 但此类病人显然比平常状态下要多 。
澎湃科技
:收治后一般会怎么治疗?
渡峰对话|迎战重症高峰,上海专家:分级诊疗分散就医很重要】宋元林
:按照新冠的诊疗流程吸氧 , 对症和支持治疗 。 如果病人单纯只是肺部有磨玻璃的渗出 , 我们会使用激素 , 低分子肝素 。 如果情况严重一点 , 就做俯卧位通气 。 如果病人有黄痰 , 我们就在送检后使用抗生素 。 另外还有一些基础疾病的治疗 。 容量 , 营养和电解质的平衡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