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美食冬日暖

母亲的美食冬日暖】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母亲的美食冬日暖
范惠玲
母亲的美食冬日暖
文章图片
剪纸张伟
记忆里 , 儿时的冬天特别的冷 。 我虽然生活在南方 , 可冬日早上 , 时常有霜冻和结冰 , 偶有下雪 。 那时 , 没有暖气啥的 , 冷 , 只有硬扛 。 母亲常常会在冬日早上煮一碗热乎乎的锅边糊 , 让我们吃完热乎乎的锅边糊后上学 。
那时 , 家里要做个“粿”“糕”“粉”类食物 , 都得自己磨 , 家家户户都会买个石磨 , 我家人口少 , 买的石磨也小 , 我也能推得动 。 我时常站在旁边看母亲磨米浆 , 母亲用左手将勺子中的米和水从石磨孔倒入 , 右手便不急不缓地推着磨 , “隆、隆、隆……”石磨发出有节奏的响声 , 雪白的米浆从磨身四周徐徐地流入磨槽 , 顺着磨槽口流进装米浆的盆里 , 待磨身四周米浆快流尽时 , 母亲左手又拿着勺子麻利地舀一些水和米从石磨孔倒入 , 右手又不急不缓地推着磨……母亲左右手配合得极其协调 , 身子随着推磨转动轻轻摇摆 , 柔美得像在舞蹈 。 我也常常会帮忙磨米浆 , 体验一把磨米浆的辛苦 , 同时 , 收获与母亲磨出的米浆一样细腻的愉快 。
母亲煮锅边糊挺讲究的 。 在物质贫乏年代 , 猪肉是稀有物当然没有 , 也没有现在锅边店煮锅边糊的铺料丰富 , 但她会备些干香菇、小鱼干或目鱼 。 小鱼干是母亲平时到市场上买的便宜小鱼 , 用食盐腌制晒成干存着的 , 目鱼是春节时供应票买的 。 待煮锅边时拿些来 , 将小鱼干或目鱼洗净切丝;泡发香菇 , 洗净切条;葱、蒜洗净切段 , 起油锅煸熟 , 与青菜丝一道当辅料 。 待大锅水快烧开时 , 用萝卜的横截面沾些食用油 , 在锅的内边抹匀一圈后 , 舀一碗米浆 , 沿锅边浇一圈 , 将锅盖严 , 闷片刻后揭盖 , 见锅边糊米浆烙熟起卷时 , 用锅铲将米浆铲入锅内 , 又在锅中加入一些清水 , 依此法分数次将米浆浇完 。 在锅内放入辅料 , 调好口味 , 起锅即可 。
当厨房里飘出葱、蒜炝锅的特有香味时 , 我便清醒了 , 知道母亲开始煮锅边糊了 , 便不顾严寒迅速起床 , 快速梳洗完毕急急钻进厨房 , 见锅边糊在锅中“咕咕咕”地沸腾 , 像一个个白色精灵在狂欢 , 氤氲的热气散发在四周 , 顿时觉得温暖了许多 。 我自觉地守着锅灶口烧火 , 加大火力 , 让水开得更快些 , 让“咕咕咕”沸腾声叫得更响些 , 让锅边糊煮得更香些 。
起锅了 。 母亲分别用几个大碗装着锅边糊端到桌上 , 刚出锅的锅边糊白脆薄润 , 汤清不糊 , 我迫不及待地上桌 , 舀一勺用嘴吹吹便入口 , 食之细腻爽滑 , 清香可口 。 一碗锅边糊下肚 , 全身暖洋洋的 , 似乎整个冬天都暖洋洋的了 。
儿时的冬日 , 最能让身体暖和起来的便是那碗饱含着母爱的锅边糊 , 它温暖了整个冬季 , 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