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查报道|那些“突然出现”的家庭医生,究竟可以做什么( 四 )


针对社区公立诊疗服务人才的建设储备 , 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 标志着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正式开启 。 这一年 , 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了国内医科院校首个“全科医学系” , 首届培养的研究生学历的全科医生 , 于2015年毕业 。
北京市丰台区的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多年来一直是北京基层社区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试点单位 。 这里下辖6个社区服务站 , 据一位服务站的医生介绍说 , 目前每个站点配备大约8名工作人员——3名西医大夫、1名中医大夫 , 再加3名护士和1名药师 。 站点医务人员通常由中心统一调配 , 每过几年轮岗一次 。



方庄街道的家庭医生由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站、1个中医康复科、1个预防保健科组成 。
通过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的签约申请通道 , 可以查看每位医生的简介 , 其中不乏“全科医学导业统招博士”这样的高学历和“从事全科临床工作10余年”这样的经验丰富的大夫 。 很多医生的简历中 , 都提及曾有到国内著名三甲医院的进修经历 , 甚至还有到香港、台湾、美国进修家庭医学及全科管理的经历 。
而在上海市 , 发展家庭医生制度的关键节点 , 首先是2011年推出“1.0版本”——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担任家庭医生 , 在自愿的原则下 , 通过服务过程引导与社区发动 , 逐步与居民建立签约服务关系 , 引导居民认识、接触与逐步接受家庭医生服务 , 初步建立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之间的联系 。
2015年年底 , 上海又进一步推行“1+1+1”医疗机构的组合签约试点(居民可以选择一个家庭医生、一家区级医院和一家市级医院签约) , 被称作是上海家庭医生制度的2.0版本 , 市级医院门诊预约号源的50% , 预约开放期的前50%时段优先向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开放 。
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推行 。 为了达成每年的签约率指标 , 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抽调专门人力 , 在门诊为签约开辟专门的接待空间 , 甚至动用了“发米发油”等奖励措施 。 而签约行动的先期任务 , 是针对重点人群(包括婴幼儿、孕产妇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尽快完成体检、建档和签约 。
2016年颁布的相关指导意见中曾提及“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的目标 。 今年3月 , 一份更新版本的相关指导意见 , 则将签约率的目标重新设定为“到2035年 , 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 , 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 , 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 。
也是在2022年这版最新的政策文件中 , 国家才第一次明确了“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付费等分担”“服务费不低于70%用于家庭医生薪酬分配”等关键细则 。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 , 截至2020年年底 , 全国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 , 已经从2015年的28.33%增加到2020年的75.46% 。 但是 , 一份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2020年针对全国31个省市所做的问卷调研显示 , 在被调查的超过16万例居民中 , 使用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人数仅占6.9% 。
也就是说 , 大多数居民多以被动形式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但居民“签而不约”的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 。 在今年12月多个城市直接对公众公布家庭医生的个人联系方式之前 , 许多人其实“不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找家庭医生” , 并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在问诊领域听到这个名词 。

新冠防疫的三年:
被打破的基层诊疗秩序

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 , 打破了基层诊疗体系的既有秩序 , 针对社区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进 , 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按下暂停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