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乙类乙管”后老百姓的个人防护还有必要吗?专家建议

肾炎|“乙类乙管”后老百姓的个人防护还有必要吗?专家建议


12月26日 ,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发布 , 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 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 , 老百姓在个人防护上应该注意什么?哪些人还需要做核酸检测和抗原?老年人感染后需要关注什么?央视新闻采访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做进一步解读 。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分为几类?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李侗曾介绍 , 根据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情况 , 以及它的危害情况 , 法定传染病在我们国家分为甲、乙、丙三类 。 甲类传染病有2种 , 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大家比较熟悉的像艾滋病、狂犬病、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像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这些都属于丙类传染病 。
“乙类乙管”后 , 老百姓的个人防护还必要吗?
李侗曾认为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原来的“乙类甲管”变成了“乙类乙管” , 从防控措施上不需要再集中隔离 , 也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 , 也不要求大家常态化核酸检测了 , 但是我们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 , 注意社交距离 , 注意咳嗽礼仪等措施对于防护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 所以还是应该坚持下去 , 因为毕竟新冠病毒传染性还是非常强的 , 对于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 , 他们仍然是有危重症风险的 , 所以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 。
这期间老年人一旦感染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李侗曾介绍 , 奥密克戎变异株有隐匿性 , 老年人在感染第一周的时候 , 症状可能不重 , 不像年轻人那样高烧 , 可能只是一个低烧 , 等到不发烧了 , 可能很多人觉得没问题了 。 实际上老年人的肺炎可能在病程的四五天才开始 , 到第六七天的时候才比较严重 。 所以一定要对家里的老人多关心 , 多照顾 , 观察他们的症状 , 一旦出现憋气、胸闷等反应 , 赶紧带老人去医院就诊 。
“乙类乙管”后 , 哪些人群还需要核酸抗原?
在《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中 , 要求调整人群检测策略 , 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 , 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 《方案》也同时介绍了需要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的人群和场景 。
李侗曾举例 , 对于一些特定人群 , 比如医疗机构内遇到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 要鉴别原因对症治疗时 , 可能就需要做核酸抗原去确认 。 像养老院、社会福利机构里很多是脆弱人群 , 对于这些人群以及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 , 定期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 而在一些重点机构进行核酸抗原检测 , 也可以减少病毒感染的突然冲击 。
【肾炎|“乙类乙管”后老百姓的个人防护还有必要吗?专家建议】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