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甜,谁也别和这座小城比( 二 )


△昔日的大良古城
顺德水网发达、通联江海 , 造就一方经济富庶 。 尽管如此 , “耕读传家、崇文重教”仍是大良人安身立命之根本 , 这也让这座小城的历史变得“醇厚”起来 。
“未有县衙 , 先建学宫”是大良崇文重教的历史的一个真实写照 。 过去 , 大良文风兴盛 , 状元数量位列岭南之最 。
作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以及历经五百年风雨“洗礼”的西山庙 , 就是大良文脉延绵不绝的“见证者” 。
要说甜,谁也别和这座小城比
文章图片
△清晖园(梁文生摄)
要说甜,谁也别和这座小城比
文章图片
△西山庙(梁文生摄)
据史料记载 ,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年间状元黄仕俊的府邸 , 清乾隆年间 , 为进士龙应时购得 。 随后 , 扎根大良的龙氏家族 , 相继出了一门六进士、十二位举人 , 成为人中“翘楚” 。 而在西山庙内 , 园内状元碑石、春魁灰塑 , 仍镌刻着属于那一代文人士子的一身浩然正气 。
如今 , 在大良古城内 , 清晖园、西山庙 , 连同金榜、莘村等一道 , 串联成一条“金榜题名之路” , 继续承载岭南文脉 。
要说甜,谁也别和这座小城比
文章图片
△大良鱼灯
因文化而兴盛 , 让大良成为岭南广府文化发源地之一 。 千百年来 , 大良诞生了顺德广绣、粤剧、大良鱼灯等非遗技艺 。 可以说 , 道尽“最岭南” , 还得属大良 。
进入近代 , 大良继而开启“甜蜜事业” , 并成为顺德工业的“摇篮” , 为顺德近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
上世纪三十年代 , 为兴办地方实业 , 大良在沙头建起了顺德糖厂 。 该糖厂为当时广东六大糖厂之一 , 也是国内第一批现代化甘蔗糖厂之一 , 见证了中国制糖行业史及广东近代工业发展史 。 据记载 , 昔日顺德糖厂兴盛时 , 工厂日榨量高达6000吨 , “跻身”当时全国糖厂前列 。
进入八十年代 ,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 , 且凭借大良人敢闯敢干、吃苦耐劳的精神 , 在德胜河北岸 , 一批制造业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 , 诞生了诸如宝华、万家乐等驰名海内外的“顺德制造”品牌 , 为顺德争来了“广东四小虎”这一“生猛”的称号 。
“先苦后有甜 , 苦尽甘才来” ,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 大良人一直明白这个理、践行这个理 。
要说甜,谁也别和这座小城比
文章图片
△大良是顺德历来的商贸重镇(梁文生摄)
3
一座湾区上“甜如蜜”的小城
甜 , 伴随着四季风物 , 如春天的枣、夏天的瓜、秋天的蜜和冬天的糖 , 与我们的日常相伴 。
“要说甜 , 谁也别和这座小城比 。 ”如同一碗底料厚实、甜蜜滋味丰富的双皮奶 , 如今在大良 , 您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甜” , 一个意想不到的体验“盲盒”等您打开 。
春日 , 散步清晖园 , 一览满园春色 , 是微甜;夏日 , 漫步顺峰山公园 , 感受清凉滋润 , 是清甜;秋日 , 凤岭公园拾级而上 , 一窥小城山色 , 是甘甜;冬日 , 行走西山古庙 , 沉浸历史氤氲 , 是酣甜 。 “大美良城”的一年四季 , 美景与人 , 相看两不厌 。
要说甜,谁也别和这座小城比
文章图片
△顺峰山公园一角(杨星星摄)
大良的“甜” , 不止停留舌尖 , 更是人生的一种新体验 。 小城“不卷” , 没有大城市中的快节奏 , 只有惬意平衡的工作与生活 , 还有在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
在大良 , 您可以感受到“小城成本 , 大城品质” 。 对比一线城市 , 这里的房价不高 , 优质教育资源、医疗配套、养老设施一应俱全 , “大治良城”让这座小城成为了大湾区的人才“优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