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武汉乡村振兴周刊第062期( 四 )


哈密瓜
选育出更适合武汉的品种
中午两点 ,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高级农艺师任俭完成了哈密瓜的授粉工作 。 “虽然基地有工人在工作 , 但是授粉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 , 我们今年带来的西瓜材料52份 , 甜瓜材料67份 , 随着开花时间的先后 , 都由我们自己来完成授粉工作 , 这样才能保证品种的纯度 。 我要在这边待20天左右完成这个工作 。 ”任俭说 。
西瓜和甜瓜在武汉能种春秋两季 , 在南繁基地能多熟一季 。 一个品种的提纯 , 要经过八代才能用于做亲本材料 , 这也是为什么育种周期长的原因 。 而八代 , 在武汉就要四年时间才能完成 , 在海南 , 这个时间可以缩短到两年半 。
“近几年 , 我们在武汉地区推广种植西甜瓜 , 种植户都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 优选好品种 , 改变传统栽培方式 , 江夏种出的西甜瓜品质不输山东、海南主产区的品质 , 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培育出更适合武汉的品种 。 ”任俭说 。
这次南繁 , 任俭带来的M1012是一种网纹哈密瓜 , 正准备申报品种保护 , 如果品种种植表现持续良好 , 会让申请更顺利 , 也利于之后的推广种植 。
甜玉米
让品种适应性更强
晚上近7点 , 随着最后一丝光线的消失 ,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所高级农艺师徐长城给一株玉米完成套袋工作 , 结束了一天的劳作 。 晚上 , 他还约了中国农科院和重庆农科院的两位专家 , 讨论育种上的一些问题 。 “2019年 , 南繁基地建立的第一年 , 我就在这里待了100天 , 今年预计要待70天 , 可能过年都要在这边了 。 ”徐长城说 。
今年 , 南繁基地种植了近8亩的鲜食玉米 , 一部分是育种材料 , 一部分用作品种鉴定 。 武汉春季种植鲜食玉米 , 收成一般不错 , 但是秋季的鲜食玉米 , 却容易受夏秋干旱影响 , 收成不稳定 , “有时候秋季气温降得太快 , 也让玉米成熟缓慢” 。 今年在南繁基地重点种植的品种 , 是黄白双色的“博宝”和白色中点缀几颗黄色玉米粒的“玉镶金” , 它们适合在1200米以下的所有地形种植 。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 , 除了授粉 , 在这个时期还需要套袋 , 最大程度避免花粉污染 。 “虽然工人可以帮忙浇水 , 做防病虫害和除草等基本工作 , 但大部分的工作需要我们亲力亲为 。 ”徐长城说 。
■每周一景
藜蒿产业成风景
《大地》武汉乡村振兴周刊第062期
文章图片
藜蒿炒腊肉是武汉人入冬后的必吃美食 。 武汉市面上90%的藜蒿 , 都产自蔡甸 , 蔡甸藜蒿 , 也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位于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的金鸡村 , 被誉为“楚天藜蒿第一村” , 也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 全村有2000多亩藜蒿种植基地 , 使用生物有机肥种植 , 绿色无公害 , 现已发展成为金鸡村的致富产业 。 蔡梦娅摄
“每周一景”面向公众征集反映武汉乡村新变化、新成就及乡村生活的美图 , 投稿邮箱3362994750@qq.com , 邮件请注明“每周一景” , 写明图片的拍摄时间、地点、简单介绍 , 以及拍摄者姓名、电话 。
■农博士
手工糍粑和机制糍粑风味区别不大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潘璐)
围炉煮茶在这个冬天火了 , 适合在炉上烘烤的各种小食也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 花生、红薯、糍粑 , 软糯香甜 , 用小火烘烤 , 香气四溢 , 土味十足 , 氛围感满满 。 读者张先生在“乡村振兴留言板”留下了自己的疑问:“我妈想去农村买手工糍粑 , 找了几个村子都没找到 , 请问手工糍粑与机制糍粑 , 在口味上有什么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