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万一长辈给脸色看咋办( 二 )


其次 , 晚辈对长辈的关心要直接而强势 。
晚辈不要让长辈作选择 。 比如 , 给长辈买礼物时 , 如果问他们喜欢什么颜色、款式或材质 , 长辈大多会下意识地拒绝 。 晚辈要自己拿主意 , 结合长辈的年龄、审美偏好、当前的流行趋势和自己的收入水平 , 挑选合适的礼物直接送给长辈 , 这种直截了当的做法会让长辈感到晚辈是真心对他们好 。 他们可能嘴上说你乱花钱 , 但其实心里乐开了花 。
再次 , 不要期待改变长辈的交流习惯 。
老人的一些做法让年轻人感觉心累 , 他们希望老人有事直接说 。 这其实很难实现 , 因为老年人心理结构比较固化 , 加上他们很难面对真实的自我 。 让他们对晚辈说出自己想吃这个 , 想要那个 , 会让他们羞愧难当 。 他们宁可压抑自己 , 反过头来通过骂晚辈来找心理平衡 。 在“孝”的标准下 , 他们认为孩子们应该以老年人的感受为重 , 不该强迫自己去迎合年轻人 。
最后 , 如果观念冲突太大 , 可以选择不交流 。
如果长辈和晚辈的观念分歧过大 , 可能根本没有求同存异的可能 , 一说就开火 , 吵得两败俱伤 。 老人不要动不动就给晚辈扣上不孝顺的帽子 , 喋喋不休地在外数落他们 , 晚辈也不必言辞犀利地揭穿老人 , 认为他们会“装” , 故意折腾子女 。
如果两三代人的观念真的无法调和 , 就不要强求对方接受 , 更不要因此争吵 。 彼此间不妨只谈一些无关痛痒的生活小事 , 遇到重要的事情 , 通过中间人代转 , 不要把被对方理解看成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 也不要把让对方读懂自己的心思当作必须 。 深度交流只有在观念一致、思维相似的人群里才有意义 。 为了家庭的和谐 , 很多事情完全可以看破不说破 , 对老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 , 晚辈大可一笑了之 , 适度回应 。
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黄任之李则宣
编辑:张昊华于梦非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王乐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