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万一长辈给脸色看咋办

过年回家,万一长辈给脸色看咋办
文章图片
“我不说 , 你来猜”
年前 , 几个年轻朋友聚会 。 席间 , 大家谈起了长辈们的奇怪举动 。 西西说:“等会我得去打包点吃的给我妈带回去 , 不然她老人家就要说 , 就我们年轻人会享受!记得有次出门 , 问她要带点什么 , 她一口拒绝 , 说她吃点冰箱里剩下的饭菜就好了 。 我信以为真 , 空手回家 , 老妈在卧室里流泪发飙 。 我很纳闷 , 她是我最亲的人 , 有什么不能明白地跟我说呢?”
阿直深有同感 , 说:“我家奶奶也是 , 给她什么都说不要 , 必须硬塞给她 , 恳求她多吃一口!等我们说完软话 , 她马上就不嘴硬了 。 晚辈孝敬长辈 , 给长辈送东西 , 长辈死活不要 , 晚辈反复劝说 , 长辈勉强收下 , 是我们家反复上演的戏码 。 ”
小盐蛋一脸不解 , 摊开双手说道:“每次我请姥姥、姑姑和婶婶到家里吃饭 , 等饭做好后 , 必然要请三四遍 , 他们才姗姗到场 。 提前问她们想吃什么 , 她们都说不麻烦我们 , 但如果我们准备得不够丰盛 , 不合她们的胃口 , 她们又会在背后嚼舌根 , 我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 。 ”
现实生活中 , 确实有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 喜欢让晚辈去揣摩他们的心思 。 猜对了 , 皆大欢喜;猜错了 , 老人委屈气愤 , 认为晚辈不关心自己 , 对自己冷漠和疏忽 , 是一种不孝 。 他们会发牢骚 , 会给晚辈脸色看 , 也可能会一遍遍地数落晚辈的各种缺点 。
老年人这类行为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动机?过年假期即将到来 , 我们回家该如何面对长辈?
“拉锯战”背后的心理逻辑
很多老人从资源不足的年代走过来 , 必须学会压抑个人的需求 , 保持家族、村落的团体性利益 。 他们对自己非常克制、节省 , 怕被别人议论贪嘴、自私和缺乏牺牲精神 。 长期如此 , 他们的性格会变得非常拧巴 , 需要什么故意表现得不在乎 , 喜欢什么不好意思开口索要 , 好像不给对方增加经济负担和人情往来 , 就显得自己高尚、无私和奉献 。 他们常沉浸于这种自我感动中 。
与此同时 , 老年人内心被压抑的需求一直蠢蠢欲动 , 他们看着晚辈活得如此富足 , 期望自己也能共享幸福 , 却拉不下脸来直接交流 。 晚辈问话 , 他们要么含糊其辞 , 要么三缄其口 , 非要等孩子们反复劝说 , 给足了他们面子 , 他们才觉得孩子们是非常尊重他们的 , 才会心安理得接受好意 。
过年回家,万一长辈给脸色看咋办】而现在的年轻人多不愿意过多地在沟通上浪费时间 , 懒得去猜测和迎合老年人的心理 。 本质上说 , 两代人之间有着巨大的思维代沟 。 长辈们口头上不要 , 其实就是希望孩子懂事 , 照顾老人的面子 , 能够主动发现老人的需要 , 积极地回应和满足这种需要 。 老年人常缺乏安全感 , 总是不自觉地想测试一下孩子们有没有疼惜老人的心意 , 让他们感受到被在乎、被尊重 。
如何与老年人愉快相处
年轻人要包容老年人的扭扭捏捏 , 把他们看成是老小孩 。
首先 , 晚辈在和老人相处时 , 不要计较老人的外在言语和行为 。
很多老年人对年轻人各种看不惯 , 总是批评他们 , 导致晚辈对长辈很有意见 , 根本不愿花心思来了解老年人 。 但为了减少家庭矛盾 , 更加孝顺老人 , 晚辈要包容老人爱絮叨、喜欢挑剔的缺点 , 适当注意和回应老人言行中透露的心理需求 。 一旦老人主要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 内心的不平衡感就会减弱 , 心里一高兴 , 对他人也会更加亲切、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