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科研团队发现特定核蛋白在肿瘤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胶质母细胞瘤 , 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脑部原发恶性肿瘤 。 一直以来这种疾病死亡率较高 , 中位生存时间(指50%的患者存活的时间)仅约为14.6个月 。
2月2日 , 上游新闻采访人员从西南医院获悉 , 该院病理学研究所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一种特定蛋白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癌症基础研究领域权威专业期刊《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 , 病理学研究所姚小红副主任为论文通讯作者 , 硕士研究生李壮为第一作者 , 该发现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重庆一科研团队发现特定核蛋白在肿瘤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文章图片
一直以来 , 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为肿瘤最大范围切除后 , 联合放射治疗和替莫唑胺化疗 。 临床应用的替莫唑胺剂量能够导致肿瘤细胞发生自噬促进肿瘤存活 , 自噬是使替莫唑胺产生化疗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与单独放疗相比 , 替莫唑胺化疗可提高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 , 但该药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 , 从而导致肿瘤复发和化疗失败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 , 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 。 随着其晚期促炎作用的发现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成为近年来危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 随着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的广泛深入 , 科学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脓毒症、肿瘤、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能成为多种疾病治疗新靶点 。
姚晓红研究团队证实了替莫唑胺可以激活肿瘤的自噬进程 , 证实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通过分泌型自噬介导出胞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中丰富的TAMs细胞 , 使其向促炎抗癌表型转化并使其分泌大量促炎细胞因子 , 可在一定程度上 , 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 促使胶质母细胞瘤从一个“冷”肿瘤微环境向“热”肿瘤微环境转变 , 以提高替莫唑胺治疗的敏感性 。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分泌型自噬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提高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治疗敏感性以及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中发挥了重要生物学作用 。
上游新闻采访人员石亨
重庆一科研团队发现特定核蛋白在肿瘤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编辑:李周芳
责编:吴忠兰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