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民俗与芥菜饭

农历二月二,满城尽食芥菜饭,满城尽飘芥菜香 。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文成包括温州地区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俗话说“吃了芥菜饭一年来不会生痼痨(疥疮)” 。旧时,文成山区老百姓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缺医少药,皮肤病(如疥疮)患者多,且易传染 。芥菜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富含叶绿素及维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 。故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大峃旧属瑞安,《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 。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炒芥菜饭吃的 。
此说法颇符民俗且有科学依据 。
另一说,是现代的版本 。为什么要二月二吃芥菜饭呢?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二月的文成山区已是春意盎然,春雷一声震大地,万物复醒,蛇虫惊蛰,春雨开始绵绵不绝,各种疾病开始传播,芥菜味微苦,有清火解毒之功能,多吃芥菜对防病健身有好处 。二是二月初是过了一冬的芥菜刚刚长成,正是鲜嫩好吃的时候 。此后,芥菜随着气温的升高长得很快 。农民经过春节的消费,钱粮均花得差不多了,就从二月二吃芥菜饭开始,以后的日子就靠芥菜当家了 。而富人因春节油水入肚过多,也需要芥菜清清肠胃,所以芥菜饭成了穷、富人家都喜欢的食品 。

郑明威老师曾撰《二月二吃芥菜饭》一文,文中说了一个传说:
据说,这个习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访民情,到浙南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张某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读诗书 。张某热情好客,请乾隆皇帝吃顿便饭 。正当准备做饭时,张某发现米缸里的米不够吃,又没菜肴 。张某临机一动,计上心来 。叫其妻先准备开火,自己从后门出去到菜园里剥来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 。乾隆皇帝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且时至晌午,早已饥肠辘辘,一闻到这芳香扑鼻的芥菜饭,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赞不绝口,连问这绿里夹白的饭是怎么做的 。张妻答道:“这叫芥菜饭,吃了不会生疥疮 。”
这天,刚巧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便从此传了下来 。
美食最重要的是食材,好的美食要有好的食材,芥菜饭也不例外 。在文成,要吃上一碗绿油油、香喷喷的芥菜饭,必选垟丼芥菜 。
垟丼芥菜闻名遐迩 。只要提到垟丼芥菜,方圆几十公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说起垟丼这个“丼”字,在文成方言里不是汉典里(jǐng,古同“井”)的读音和字义,而文成土话念dàng,应是“田里挖的坑或路面、地面上挖的深坑”之意 。垟丼除了芥菜有名之外,还有三位人物也很有名,叫“垟丼三吴”,一位是吴鸣皋,我县乡贤也,杏林妙手,文史大家,著有四书(《文成乡土志》《文成见闻录》《文成县华侨溯源录》《针灸备要》),建有四亭(百丈漈陶然亭、岩庵怡然亭、金鱼山浩然亭、七甲寺超然亭),厥功甚伟;一位是了识大师(号修性),俗姓吴,名允昔 。重建七甲寺,培育僧人(达照法师是其弟子),专修净土法门,法系为天台宗第四十五世 。一位是吴亮,我县著名书法家、医药家、养生家,享年九十又四 。
垟丼村距县城十里许,正月廿八清晨,天蒙蒙亮,驱车去垟丼一探究竟 。事先联系的村支书吴克厂早早在村头等我们了 。寒暄几句后,吴支书搬来了凳子在农户门前聊了起来 。为什么垟丼芥菜好,没有人能讲得清楚 。正巧来了一位老伯,颇为健谈 。他说,垟丼人素来喜种植芥菜,垟丼芥菜叶少、梗宽、肥壮,一是垟丼的土质,这里的土壤肥沃松软,肥力十足;二是垟丼的海拔和气候,这里的海拔平均在300米左右,气候温和,湿度较大,芥菜受雾露滋润而长,吸日月之精华,取天地之灵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村民种植芥菜用的是栏肥(猪栏牛栏里的肥料),自然而然芥菜品质就有保证了 。这位老伯还说,曾经有一外乡人欲将垟丼芥菜移植而去,结果“南桔北枳”,成了笑资 。垟丼芥菜只有在垟丼才能造就 。老伯说话间,我突然想到了日本人为什么偷不走茅台酒的故事,因为茅台酒不能离开那个地方,离开了那个地方,微生物就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微生物造出来的酒就是不一样的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