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口服胰岛素国外3期临床失败,国内申报上市,是噱头还是科学?( 二 )



在口服胰岛素肠溶胶囊中 , 首先药物的外壳是一层肠溶胶囊 , 使药物能够被保护不受胃部强酸性胃酸的破坏 , 在进入肠道后才会进一步溶解 , 其次胶囊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专门的蛋白酶抑制剂 , 来保护胰岛素减少其被肠道蛋白酶分解 , 同时 , 药物系统中还含有吸收增强剂 , 有助于帮助胰岛素通过肠黏膜屏障 , 进一步保证了胰岛素的肠道吸收 。

从药物制剂的机理上来看 , 这种口服胰岛素看似是行得通的 , 但实际上这种口服胰岛素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和解决 。

首先是这样的蛋白酶抑制剂 , 吸收增强剂的加入 , 对胰岛素的保护率有多高 , 肠道的吸收率有多高 , 可能很难达到稳定统一的吸收效率 , 也就很难保证药物的稳定疗效 。
其次 , 即使胰岛素在多重作用保护下 , 能够在肠道黏膜被吸收 , 但肠道黏膜吸收后的生物利用度如何 , 能够有多少有效地被身体利用 , 目前也还是未知数 。
在ORMD-0801的2b临床试验中 , 该药物成功达到了主要终点 , 因此才能够进行3期临床 , 但2期临床是试验结果 , 该药物没有显示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 16mg , 32mg用药剂量组的降糖效果不如8mg剂量组 , 甚至16mg剂量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反而出现了升高 , 这样的一些异常现象 , 其实也说明了上面我们谈到的两点不确定性 。

因此 , 在国内申报的这个口服胰岛素制剂到底靠不靠谱 , 我们虽然不能妄下断言 , 但可以预见的是 , 目前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技术和研究 , 都还处于初期阶段 , 其临床疗效是否足够稳定 , 是否能够有保障 , 目前还尚不明确 , 相比皮下注射型的胰岛素产品 , 在降糖效果方面 , 相信也还有不小的差距 。

由于国内申报的资料采用的是国内的三期临床数据 , 这个数据如果已经达到了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目标 , 这个药物在中国国内获批也是有可能的 , 也有一种可能是该药物的临床数据不足以的达到审评审批要求 , 这就有可能会被退审 , 不能获批上市 。 如果获批上市 , 这个口服胰岛素的疗效 , 安全性到底如何 , 相信还需要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证明 。
【西瓜|口服胰岛素国外3期临床失败,国内申报上市,是噱头还是科学?】相比这种口服后进入肠道吸收的胰岛素口服制剂 , 目前口服胰岛素也还有其他的一些研究 , 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口服胰岛素片剂 , 这种片剂并不是直接吞服 , 而是通过将药片置于牙龈和脸颊之间(口颊片)的方式 , 药物溶解后使胰岛素吸收进入口腔薄膜的一种给药方式 , 目前这种口服制剂也正在研究开发当中 , 能否上市应用 , 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