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韩新民治疗儿童抽动症经验

[名医经验]韩新民治疗儿童抽动症经验
文章图片
韩新民治疗儿童抽动症经验顾国祥 , 孙继超 , 韩新民
作者单位:224002江苏盐城 ,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儿科(顾国祥);530023广西南宁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孙继超);210029南京 ,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韩新民)
作者简介:顾国祥(1986-) , 男 , 医学硕士 , 主治医师 。 研究方向:小儿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诊治
【摘要】韩新民教授治疗儿童抽动症经验颇丰 , 在临床实践中倡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 他认为该病初期以风痰扰动证多见 , 后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 , 治疗中强调针刺与药物结合、辨证与辨症相结合 , 选方用药灵活多样 。
【关键词】抽动症;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儿童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7.06.028
【中图分类号】R7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865(2017)06-0545-03
[名医经验]韩新民治疗儿童抽动症经验
文章图片
儿童抽动症是起病于儿童时期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 临床以不自主、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或)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为特征[1] 。 本病在古代中医书籍中未见专门记载 , 但有与本病相似的描述 , 例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 , 皆属于肝 。 ”《证治准绳·幼科·慢惊》曰:“水生肝木 , 木为风化 , 木克脾土 , 胃为脾之腑 , 故胃中有风 , 瘛疭渐生 。 其瘛疭症状 , 两肩微耸 , 两手垂下 , 时复动摇不已 , 名为慢惊 。 ”根据其临床表现 , 可归属于中医学慢惊风、肝风等范畴 。 [名医经验]韩新民治疗儿童抽动症经验
文章图片
[名医经验]韩新民治疗儿童抽动症经验
文章图片
1.2慢性运动或发声性抽动障碍以病程长 , 抽动形式相对单一 , 持续、刻板为特点 。 主要临床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 , 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 。 韩教授认为 , 慢性抽动发病以成人为主 , 儿童相对少见 。 1.3Tourette综合征又称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 。 临床表现复杂、严重 , 通常在运动性抽动出现1~2年后出现发声性抽动 , 约有1/3患儿出现秽语症状 。 韩教授认为 , 此种类型病程较久 , 多属虚证 , 以肝肾阴虚为本 , 风痰鼓动为标 , 以阴虚阳亢为主要病机 。 小儿处于发育迅速之时 , 肾气未盛 , 气血未充 , 故曰“肾常虚” 。 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有赖于肾水的涵养 , 血液的濡润 。 肾阴不足 , 无以滋养肝阴 , 加之小儿感邪后易从火化 , 久病损伤津液 , 最终导致肝肾阴虚 , 则无力涵摄肝阳 , 使得肝阳易亢 , 症见眨眼、挤眼、脾气急躁;肝气郁结 , 渐耗真阴 , 阴亏血少不能滋养肝经 , 肝虚风动 , 筋脉失养 , 故见面肌及肢体抽搐 , 诚如张景岳所云:“肝虚则为筋急血燥 , 为抽搐劲强 , 为斜视目证 。 ”治疗以滋阴潜阳 , 柔肝滋肾为法 , 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 , 药物组成:生地黄、山萸肉、炒山药、茯苓、丹皮、炒白芍、当归、钩藤、天麻、伸筋草、炙鳖甲、龙骨、牡蛎 。 方中用生地黄、山萸肉滋养肝肾 , 以合“壮水之主 , 以制阳光”之意 , 炙鳖甲平肝潜阳 , 滋补肝肾之阴 , 三药合为君药;山药、茯苓健脾化痰 , 丹皮滋阴降火 , 炒白芍、当归养血活血柔肝 , 取“治风先治血 , 血行风自灭”之意 , 为臣药;钩藤、天麻平肝熄风 , 伸筋草舒筋活血 , 为佐药;龙骨、牡蛎平肝潜阳 , 镇惊安神 , 为使药;诸药合用 , 肾阴得补 , 肝阳得平 , 诸症得以消除 。 2治疗注重针药结合临床治疗儿童抽动症 , 采用外治法配合辨证用药 , 可获更好疗效[4] 。 韩教授在临床中 , 对于年龄较小儿童 , 口服中药困难者 , 多选用中药颗粒剂或中成药如菖麻熄风片口服治疗 , 并配合安思定(Alpha-Stim、CES)治疗;对于年龄较大儿童 , 多选用中药汤剂口服 , 部分抽动症状严重者 , 多配合针刺治疗 , 能够有效缩短抽动症状消失时间 , 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 常用选穴如下:主穴:四神聪、合谷 。 配穴:眨眼者加印堂、太阳、丝竹空;皱眉者加丝竹空、鱼腰;耸鼻者加四白透鼻通、巨髎透迎香;口角抽动者加地仓、颊车;颈部抽动加大椎、肩井;肩部抽动加肩髃、肩髎、肩贞;上肢抽动加外关、肩髃、曲池;腹部抽动加天枢、关元、中脘;下肢抽动加丰隆、足三里、阳陵泉;喉出怪声加廉泉、天突、列缺、印堂;注意力不集中加神门;情绪不稳、烦躁加神庭、太冲;夜寐不安加内关 。 韩教授在临床实践中 , 采众家之长 , 治疗较大儿童发声性抽动加“咽四穴” , 疗效确切 , “咽四穴”为著名针灸学家盛灿若老先生自创 , 用来治疗咽喉部疾病 , 所取穴位位置在喉结旁开二寸 , 上、下各五分 , 左右共四个治疗点 , 甲状软骨外侧 , 胸锁乳突肌内缘 , 呈外八字形 , 直刺0.8~1.0寸 , 千万不能垂直向后直刺 , 以免刺中颈总动脉窦 , 发生危险[5] 。 针刺隔日1次 , 每次留针20~30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