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一个专治瘰疬的良方,也可用于增生、结节、肌瘤、囊肿、肿瘤等病

肿瘤|一个专治瘰疬的良方,也可用于增生、结节、肌瘤、囊肿、肿瘤等病

文章图片

肿瘤|一个专治瘰疬的良方,也可用于增生、结节、肌瘤、囊肿、肿瘤等病

近代中医史上 , 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医者 , 他不仅在对古典中医的学术精髓有诸多深刻的认知 , 而且还创立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奇效良方 。 虽不能尽愈诸病 , 但仍可以见病知源 。 而且还留下了大量的医案 , 以供后世医者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 , 可以发掘前辈的中医学术经验 , 还可以通过方药互参 , 得到更多的启发 。 他就是 , 近代名医张锡纯 。
张锡纯自创的诸多方剂 , 既有治疗普通常见病的 , 也有治疗疑难杂症的 , 既有多病一方的 , 也有专病专方的 。 虽然《医学衷中参西录》比不上《伤寒杂病论》 , 但《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传的经典良方 , 也有广为流传的 。 正是由于张锡纯的方剂在临床上也是颇具效验 , 因此才有诸多后世医者研究和继承张锡纯的中医学术体系 。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 , 记载了一个专治“瘰疬”的方剂 , 名叫“消瘰丸” 。 提到消瘰丸 , 可能有的人第一印象就是清代名医程钟龄在《医学心悟》里收录的一个药仅三味的中医方剂 。 在《医学心悟》里的消瘰丸 , 全方是由“玄参、牡蛎和贝母”三味中药配伍而成的 。 那么 , 张锡纯的消瘰丸与程钟龄的消瘰丸 , 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 究竟有没有渊源呢?这就要将两个方剂进行对比了 。

在《医学心悟》中记载 , 消瘰丸全方由“元参、牡蛎、贝母各四两”等三味中药组成 , 其中元参需要蒸制 , 牡蛎需要用醋研 , 贝母需要去心蒸制 , 使用方法是将这三味中药研为细末 , 炼蜜为丸 , 每次使用药丸三钱 , 用开水送服 , 每天两次 。 程钟龄说 , “此方奇效 , 治愈者不可胜计” , 可见 , 这样简单的三味中药 , 还真是颇为神奇 。
而张锡纯所创的消瘰丸 , 则是在程钟龄的这个消瘰丸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动 , 首先是保留程钟龄消瘰丸的原方 , 把原方中的贝母旗帜鲜明的改成浙贝母 。 因为程钟龄原方没有说明究竟是什么贝母 , 倘若是使用川贝母 , 一般家庭的经济可能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剂量 。 所以张锡纯直接改为浙贝母 , 且缩小了贝母的剂量 ,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 第一个是为患者节约成本 , 毕竟浙贝母要比川贝母廉价太多 , 第二是浙贝母在化痰散结方面的作用其实更甚川贝母 , 这也是取其术业有专攻之意 。
张锡纯不仅改小了贝母的剂量 , 玄参的剂量也改小了 , 但是却把牡蛎的剂量增加了两倍多都还不止 , 瞬间将牡蛎从程钟龄消瘰丸的“三足鼎立”的地位提升至“一枝独秀”的地位 , 并加入了大量的海带 , 全方的君药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 程钟龄消瘰丸的三味药难分君臣 , 但是张锡纯消瘰丸的方中君药依然昭然若揭 , 非牡蛎和海带莫属 。

为了更好的理解张锡纯消瘰丸 , 我们还是得详看全方的配伍 。 张氏消瘰丸全方由“牡蛎十两 , 生黄芪四两 , 玄参三两 , 三棱、莪术、龙胆草、浙贝母二两 , 朱血竭、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一两”等10味中药组成[1
, 使用方法是将这十味中药研为细末 , 炼蜜为丸 , 如梧桐子大 , 每次服用药丸三钱 。 说到这里 , 也许有人已经注意到了 , 不是说有海带的吗?海带呢?别急呀!海带来了!每次服用药丸的时候 , 取药丸三钱 , 用海带五钱 , 洗净切丝 , 煎汤送服 , 每天两次 。
也许有人会说 , 这个海带不是只有五钱吗?剂量哪里大了?我们先来换算一下就知道了 。 这里说的海带五钱 , 是一次使用的量 。 按照全方的剂量 , 配成药丸 , 可以服用270次 , 每天两次 , 也就是135天 。 而每次用药时 , 海带的剂量是五钱 , 每天两次 , 就是每天一两 , 这样计算下来 , 海带的剂量还小吗?这也是为什么张锡纯自己在方后的注解里说“此方重用牡蛎、海带 , 以消痰软坚 , 为治瘰疬之主药”的缘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