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怀抱中的“金疙瘩”

本文转自:民族日报
大山怀抱中的“金疙瘩”
文章图片
“一山连一山 , 一路盘上山” , 甘肃省临夏县路盘乡因其地势险峻而得名 。 这里地处低山梁峁沟壑区 , 今年利用红麻土的优质土壤和引进的苗种优势孕育出了远近闻名的“路盘洋芋” 。
大山怀抱中的“金疙瘩”
文章图片
仲夏时节 , 正是农作物蓬勃生长的好时节 , 村民张随子身背打药桶 , 行走在垄沟间仔细喷洒农药 , 她时不时地回过头 , 查看身后的马铃薯苗是否有遗漏 , 及时控制用量 。 “我是路盘乡大杨家村的农民 , 自家种了一亩多地洋芋 , 种得吃不完的就用来卖钱 , 供两个孩子上学 , 村上提供的工作离家很近 , 也能照顾家里 。 ”张随子说道 。
大山怀抱中的“金疙瘩”
文章图片
结束上午的农忙 , 张随子回到家中 , 将窖藏的洋芋洗净 , 放入锅中 , 倒油添水加盐 , 焖制半小时后 , 冒着热气的临夏特色“焪洋芋”就出锅了 。 剥去薄薄的外皮 , 蘸上蒜末 , 洋芋入口即化 。 “以前的品种可没有这样的口感 , 现在引进的品种 , 不仅产量增加了、储存时间延长了 , 口感更是顶呱呱!”
大山怀抱中的“金疙瘩”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看到 , 村子里大片茁壮生长的洋芋地中 , 成片的地膜在阳光下“波光粼粼” , 像美丽的“白丝带”缠绕在田间 , 亮红的土地满溢养料 , 滋养着洋芋秧苗的生长 。
今年较为干旱 , 种植之初我们便采用垄上覆膜的种植手法 , 此外购置了水泵和水管 , 接水灌溉 , 保证洋芋生长 。 并争取到项目资金50万元 , 修建了一座储藏量达500吨的通风式洋芋窖 , 实现洋芋反季节销售 , 提高收益 。 ”路盘乡大杨家村党支部书记赵学云说道 。 据了解 , 该村今年流转土地200亩种植洋芋 , 带动周边闲散劳动力40多人增收 , 让洋芋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第二个钱袋子 。
大山怀抱中的“金疙瘩”】近年来 , 路盘乡依托传统种养业和紧邻市区位置的优势 , 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 今年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规模、优化产业结构 , 现集中连片和群众分散种植马铃薯6500亩 , 科学谋划在3年内打造万亩洋芋种植规模 。
大山怀抱中的“金疙瘩”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路盘乡因“地”施策树品牌 , 借助与临夏市近的便利条件 , 群众往往早出晚归在临夏市各小区门口、红园广场或人流密集的地方零散售卖洋芋 , 路盘洋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 知名度不断提升 , 初步形成了订单销售和送货上门的模式 。 乡上及时注册“路盘洋芋”商标 , 由合作社牵头在临夏市设点统一反季销售 , 着力打造路盘品牌 。 并为有效降低种植风险 , 路盘乡干部鼓励动员群众购买农业保险 , 灵活利用网络平台 , 加大宣传力度 , 通过电商和设点售卖 , 实现线上线下订单销售 , 确保产业不断壮大 , 群众收入不断提高 。
大山怀抱中的“金疙瘩”
文章图片
甘肃省“我乡始终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 牢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 , 依托传统种养业品质好、特色产业基础好、紧邻市区位置好的优势 ,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壮大传统养殖业 , 巩固劳务输转 , 推动乡村旅游 , 发展林下经济 , 打造‘路盘品牌’ , 从而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富民强乡的目的 。 ”路盘乡党委书记高秀芳说道 。
“洋芋花儿等丰收 , 一亩能卖一千九……”哼唱着“花儿”民歌 , “路盘洋芋”在田地里舒展枝叶 , 茁壮成长 , 孕育着今年丰收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