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味奇妙的中药,抗菌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平喘镇咳祛痰( 二 )


对于艾叶的运用 , 不仅可以单用 , 也可以组方应用 , 但介于单用和组方之间 , 还有药对的运用 。 艾叶也有比较常见的药对搭配 , 比如艾叶五灵脂药对、艾叶香附药对 , 艾叶阿胶药对与艾叶与当归药对 。 艾叶五灵脂药对 , 主要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艾叶香附药对 , 主要起到散寒除湿、行气解郁的作用;艾叶阿胶药对 , 主要起到散寒行气、滋阴养血的作用;艾叶当归药对 , 主要起到温宫活血、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 。
艾叶的作用虽然古往今来 , 主要与“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有关 , 但是随着现代药理的不断研究 , 发现艾叶的药理作用是十分强大的 , 非一般中药可比 。 药理研究发现 , 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抗凝血、增强免疫能力、护肝利胆、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1
;以及温经止血 , 辟疫驱邪 ,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镇静 , 解热 , 利胆 , 抗氧化 , 对平滑肌的作用[3
。 不仅如此 , 药理研究表明 , 艾叶具有止血与抗凝 , 对子宫的作用 , 抗菌和抗病毒 , 平喘和镇咳 , 镇痛和抗炎 , 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 激活补体 , 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 , 抗过敏 , 降血压、降血糖 , 抗肿瘤 , 镇静催眠 , 保肝利胆 , 增强抗补体活性等药理作用[4


对于艾叶的现代临床运用 , 可谓是十分广泛 , 不仅仅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 如崩漏、痛经、宫外孕、胎动不安等病外;还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 , 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感冒、鼻炎等;消化道疾病 , 如肝炎、泄泻、胃痛、消化道出血等;风湿痹痛类疾病 , 如腹痛 、三叉神经痛、关节炎等;皮外科疾病 , 如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新生儿硬肿等多种疾病[1
。 基本上讲 , 艾叶除了可以用于治疗痛经、子宫出血 , 胎动不安 , 月经不调 , 崩漏 , 带下等妇科疾病之外 , 对于吐衄 , 皮肤瘙痒 , 心腹冷痛 , 泄泻转筋 , 哮喘 , 咳嗽有痰[4
, 风痰阻肺型咳嗽 , 髋关节粘连等疾病[5
, 也有一定作用 。
中医历来强调中药的量效关系 , 对于艾叶也一样 。 有学者对艾叶的临床常用剂量做过研究 , 总结归纳为 , 汤剂的用量范围为5~41.4g , 常用剂量为6~30g , 如果入丸剂 , 常用剂量为1.6~10g , 如果外用 , 常用剂量为30~300g;若用于治疗痛经、不孕症、阳虚出血崩漏、月水不行、癥瘕积聚、月经后期、胞阻 , 妊娠腹痛、月经不调、闭经、月经下血、赤痢等疾病 , 可与阿胶、香附、白芍、当归等中药配伍 , 汤剂常用量为5~41.4g , 入丸剂常用量为1.6~10g;用于治疗炎性肠病 , 可与伏龙肝、小茴香、砂仁配伍 , 常用量为6~10g;用于多汗证 , 可与桂枝、龙骨、牡蛎配伍 , 常用量为10g;治疗牛皮癣、肩痹等疾病 , 可与陈皮、醋配伍 , 外用量为30~300g;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可与桂枝、透骨草、栀子配伍 , 常用量为10~30g;用于风湿性心脏病 , 可与白术、西洋参配伍 , 常用量为6~12g[6

对于艾叶来说 , 它在临床运用中 , 无论是内服 , 还是外用 , 它的主要功效集中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与“逐冷除湿” , 而且现代药理对它的发掘 , 可谓是锦上添花 。 尤其是药理研究发现 , 艾叶平喘镇咳祛痰 , 抗菌抗炎抗病毒 , 抗氧化抗过敏抗肿瘤 , 降血糖降血压等 , 都是“棒棒哒”的药用功效 。 然而 , 艾叶的内服外用的临床应用 , 其实远远没有艾灸的作用强大 。 但是作为非艾灸用途 , 艾叶的临床作用 , 也已经十分强大了 , 而且仍有更多可发掘的空间 。 不过 , 艾叶虽然药理作用强大 , 但也有它的不适应证 , 比如阴虚血热、血热为病、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宿有失血以及经期的女性 , 要慎用 , 另外 , 孕妇也要慎用艾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