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北大健康论坛·2022”:六位院士话健康

医生|“北大健康论坛·2022”:六位院士话健康

编者按
近日 , “北大健康论坛·2022暨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在京召开 。 会上 , 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国内顶尖医院和行业学会的负责人济济一堂 , 众多嘉宾从各自视角分享了关于健康促进事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 为全国健康管理同道点燃了智慧火花 。 为此 , 编辑部整理了会上6位院士的观点 , 以飨读者 。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
个人是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行动的意见》指出 , 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 为此 , 必须加强健康管理 , 而个人是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题中应有之义 。 最近一项全球研究显示 , 44%的癌症是由可预防的风险造成的 , 其中最重要的是喝酒、抽烟和肥胖 , 这些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得到控制 。
同时 , 我认为要把衰老和疾病区分开来 。 我们现在往往把衰老当作疾病治疗 , 所产生的反作用其实非常明显 。
我今年77岁 。 以我2007年、2010年、2016年、2021年的四次腰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为例 , 椎间盘突出、小关节错位、脊椎侧弯等异常呈现进行性加重 , 我认为主要都是退行性改变 , 是衰老的表现 。 尽管有些症状 , 但不用治疗 。
不过 , 衰老有时候也会演变成疾病 。 2013年底 , 我因运动过度导致椎间盘突出和小关节炎症加重 , 导致压迫神经 , 右腿肌力降到正常的30% , 这就是明显的疾病了 。 当时我选择保守治疗 , 症状得到明显控制 。 糟糕的是我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明显下降 , 人也不断消瘦 。 老年人一瘦 , 精力就会大不如前 , 于是我开始适度运动 。
2019年2月25日我做了体质评估 , 然后在北医三院运动康复师的指导下 , 开始力量训练 。 到2019年7月15日 , 我的骨骼肌从26.7kg增加到28.1kg , 体脂率从22.3%下降到20.7% , 从精神到体力都有明显改善 。 我“尝到了甜头” , 从那以后 , 一直坚持运动 。 现在我每周做三到四次力量训练 , 今年开始又增加了跑步 , 健身效果更加显著了 。
可以肯定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我的脊柱还会进一步退化 , 现在体检发现的白内障还会加重 , 血管斑块还会增加 , 影像检查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阴影 。 衰老不可抗拒 , 但我相信可以采取积极措施适当延缓衰老速度 , 提高生活质量 。
借此机会 , 我有几点建议 。 首先 , 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加入自我健康管理 。 北京大学发起了白衣天使体质提升计划 , 以促进更多医护人员投入健身运动 。 目前在北大校友基金会的支持下 , 一些相关设备已经到位 , 各项工作正在展开 。 广大医护工作者要率先垂范 , 增强体质 , 做健康促进的传播者、示范者和推动者 。
其次 , 要加强健身运动的科学研究 。 健身锻炼需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建立个性化训练方案 , 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 。 为此需要丰富体质评估和检测手段 , 加强设备创新 , 以提升健康管理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
最后 , 要大力发展康复医学 。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水平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 , 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提升体质和恢复体能的需求 。 要想扭转这一现状 , 需改变康复治疗在过去可有可无的边缘状态 , 提升其在医疗行业中的地位 。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
科技创新助力肿瘤精准医学发展
我国每年因肿瘤死亡的人数已达305万 , 肿瘤的新发病例位居世界第一 。
与发达国家相比 , 我国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并不高 , 刚刚突破40% , 而美国是66.7% , 英国、加拿大、日本接近80% , 有些北欧国家甚至超过了80% 。 值得注意的是 , 中国的肿瘤疾病谱具有中国特色 , 胃癌、肝癌、食管癌和鼻咽癌都是中国特色的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