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子刊:每天要晒足1.5小时!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大样本研究发现,每天日照1.5小时,患痴呆风险最低丨临床大发现

奇点糕常常想 , 等退休之后 , 每到冬天 , 就去个古镇老街上晒晒太阳 。 原本只是对退休生活的简单畅想 , 却没想到 , 晒太阳这件事除了补充维生素D , 预防骨质疏松 , 还能降低痴呆风险 。
近期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联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谭兰等人在BMCMedicine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 他们通过对36万余人长达9年随访时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 户外光照时间与痴呆风险之间呈J型曲线关系 , 平均每天光照1.5小时的话 , 患痴呆风险最低 。
作为全球首个揭示光照时长与痴呆风险的大样本分析 , 本研究或可为生活在远离赤道的高纬度地区人群提供光照时长方面的指导 , 为预防痴呆提供新思路 。
BMC子刊:每天要晒足1.5小时!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大样本研究发现,每天日照1.5小时,患痴呆风险最低丨临床大发现
文章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众所周知 , 光照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 而大量纵向队列研究表明 , 维生素D循环水平的降低与痴呆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2-4] 。 换句话来说 , 光照似乎可以通过影响维生素D合成进而间接影响痴呆风险 。
此外 , 有研究报道 , 光照不足会使得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提高2.58倍[5] 。 也有人认为 , 基于光照对心理、睡眠和昼夜节律的调节作用 , “强光疗法”有望成为治疗痴呆的非药物干预措施[6] 。
从上述研究来看 , 光照和痴呆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然而 , 日间自然光照对痴呆症的具体影响 , 尤其是光照时长与新发痴呆风险这二者的量效关系 , 仍是不得而知 。
BMC子刊:每天要晒足1.5小时!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大样本研究发现,每天日照1.5小时,患痴呆风险最低丨临床大发现
文章图片
要想填补这一块学术空白 , 肯定需要大样本人群的长期随访研究 。 作为英国规模最大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平台 , 又是开放数据库 , UKBioBank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研究团队的首选 。
2006-2010年间 , UKBioBank招募了超过50万的37-73岁受试者 。 他们遍布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 较具代表性 。
尽管研究重点是户外光照时长 , 其他的协变量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
本次研究的协变量包括三个方面:人口学指标、光照相关指标 , 以及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混杂因素 。
具体如下:年龄、性别、教育、肤色、防晒情况、就业状况、睡眠时间、空气污染、骨折史、维生素D补充剂、听力丧失、吸烟状况、饮酒、心血管疾病、总体力活动和体重指数 。
BMC子刊:每天要晒足1.5小时!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大样本研究发现,每天日照1.5小时,患痴呆风险最低丨临床大发现
文章图片
研究流程图
受试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年(IQR7.0-10.6) , 在此期间 , 4149人(1.15%)首诊痴呆症 。
与未患痴呆的受试者相比 , 痴呆人群年纪更大、受教育程度更低、PM2.5暴露更高 , 失业、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等比例更高 。
BMC子刊:每天要晒足1.5小时!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大样本研究发现,每天日照1.5小时,患痴呆风险最低丨临床大发现】重点是 , 痴呆人群的户外光照平均时间也明显长于未患痴呆的受试者 。 这么说 , 难道 , 光照反倒成了不利因素?
这个发现无疑驱动了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究光照时长与痴呆风险的量效关系 。
在控制了以上诸多混杂因素之后 , 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cubicspline , RCS)分析显示户外光照时间与痴呆风险之间呈J型曲线关系 。
在过高或过低的阳光暴露下 , 都可以观察到痴呆风险的显著增加 , 平均每天1.5小时、夏天每天2小时和冬天每天1小时的光照最有利于降低痴呆风险 。
BMC子刊:每天要晒足1.5小时!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大样本研究发现,每天日照1.5小时,患痴呆风险最低丨临床大发现
文章图片
考虑到雾霾可减弱阳光照射 , 研究团队使用PM2.5作为校正因子之一 , 考虑的也是相当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