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气血俱虚怎么办?一个奇效良方,补虚力强,还抗疲劳、降血糖

阴阳气血俱虚怎么办?一个奇效良方,补虚力强,还抗疲劳、降血糖

文章图片

阴阳气血俱虚怎么办?一个奇效良方,补虚力强,还抗疲劳、降血糖

清代名医徐大椿曾形象的指出 , “用药如用兵” , 纵观古代中医的经典名方 , 真的不得不令人感叹 , 古人无见之理 , 圆直并俱 , 引人入胜 。 尤其是医圣张仲景的经方 , 堪称奇妙 , 加减一两味中药 , 往往另有乾坤 。 比如被誉为“伤寒第一方”的桂枝汤 , 给它加一味饴糖 , 再调整一下芍药的用量 , 就变成了被誉为“建中第一方”的小建中汤 , 如果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 , 再加一味黄芪 , 就变成了“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黄芪建中汤 。 对于桂枝汤和小建中汤 , 人们颇为熟悉 , 但对黄芪建中汤了解的却又少了些 , 最主要的原因是黄芪建中汤是由小建中汤加味而成 , 即便黄芪建中汤功力深厚 , 可以随意笑傲江湖 , 但是它终归还是小建中汤的衍生方 。
那么 , 这个黄芪建中汤的药物组成究竟又是怎样的呢?据《金匮要略》记载 , 全方由“芍药六两(酒炒) , 桂枝三两(去皮) , 炙甘草二两 , 生姜三两(切) , 大枣十二枚(擘) , 饴糖一升 , 黄芪一两半”等7味中药组成 。 原方使用方法是 , 先将除饴糖之外的六味中药 , 用水七升 , 煎煮中药 , 煎好后去掉药渣 , 再将饴糖放进煎好的药液里 , 再用微火加热 , 以待饴糖消解 , 温服 , 每次一升 , 每日三次 。 对于黄芪建中汤的现代剂量 , 常规剂量为:芍药18g , 桂枝9g , 炙甘草6g , 生姜9g , 大枣4枚 , 饴糖30g , 黄芪9g , 水煎服 。
黄芪建中汤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一般来说 , 黄芪建中汤主要具有“温中补气 , 和里缓急”的作用 , 适用于虚劳病 , 以及阴阳气血俱虚证 。 临床上常以里急腹痛 , 喜温喜按 , 形体羸瘦 , 面色无华 , 心悸气短 , 自汗盗汗等为特征 。 舌脉上 , 多以舌淡红 , 脉沉弱为特征 。 本方属于阴阳气血均补的方剂 , 因此 , 对于阴虚火旺的人来说 , 不适宜使用 , 另外 , 呕家及中满的患者也不适宜使用 。

黄芪建中汤的七味中药 , 它的配伍奥秘究竟又是怎样的呢?全方以黄芪、饴糖为君药 , 其中黄芪甘温入肺、健脾益气 , 饴糖甘温补虚、缓急止痛;以桂枝、芍药为臣药 , 其中桂枝助阳 , 芍药益阴 , 共同起到调和阴阳、化生气血的作用;以生姜、大枣为佐药 , 两味辛甘相合 , 起到健脾益胃、调和营卫的作用;以炙甘草为使药 , 主要起到益气健脾、调和诸药的作用 。 七味中药联合运用 , 益气建中 , 可使化源足、气血生、营卫调、诸症平 。
黄芪建中汤是由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 , 也可以说是桂枝汤倍芍药加黄芪、饴糖而成 。 黄芪建中汤无论是看做小建中汤的加味 , 还是看做是桂枝汤的加味 , 但是组成新方之后 , 它的君臣佐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 所以 , 与原先的小建中汤或者是桂枝汤的功效主治 , 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 尤其是黄芪建中汤 , 它在补气建中方面的能力 , 无论是小建中汤 , 还是桂枝汤 , 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
对于黄芪建中汤的临床运用 , 也一样会遇到兼变证以及或然证 , 因此 , 临证加减化裁是少不了的 。 如果寒邪较重 , 可加花椒温中散寒;如果有便溏的情况 , 可加白术健脾除湿;如果兼有气滞 , 可加木香行气除胀;如果兼有气虚 , 可加人参或者党参补中益气;如果兼有血虚 , 可加当归温养补血 。

黄芪建中汤之与小建中汤就是多了黄芪 , 之与桂枝汤 , 就是多了黄芪和饴糖 , 所以对于黄芪建中汤来说 , 黄芪和饴糖这两味中药的加入 , 使得全方的格局大变 , 那么 , 为什么要加入黄芪和饴糖呢?这还得从黄芪和饴糖两味中药的作用说起 。 黄芪 , 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止痛”“补虚”的作用 , 而后的《名医别录》记载 , 黄芪“补丈夫虚损 , 五劳羸瘦” , 而《日华子本草》中指出 , 黄芪“助气 , 壮筋骨 , 长肉补血” , 从这些本草文献的记录来看 , 黄芪在补虚止痛方面确有专长 , 这也就是为什么黄芪建中汤全方以黄芪为君药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