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糖尿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伴随着人类 , 早在先秦时期 ,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其气上溢 , 转为消渴……” 。
这里所说的消渴 , 就是中国古代医家对糖尿病的准确描述和命名 , 它精辟地总结了糖尿病消瘦、口渴等典型症状 。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图:艾科·乐易捷2语音版血糖测试仪
但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糖尿病患者是谁吗?在缺医少药的古代 , 他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今天我们就八卦一下汉代文豪司马相如与糖尿病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
相如相渴
应是1型糖尿病的表现
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名的文人 , 其代表作《子虚赋》 , 词藻富丽 , 结构宏大 , 因此 , 司马相如被后人誉为“赋圣”和“辞宗” 。
很多人认识司马相如 , 是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爱情故事开始 , 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古人追求婚恋自由的象征 。
司马相如的才气和风流天下闻名 , 但很少有人知道 , 司马相如还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糖尿病人 。 这源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段话: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 常有消渴疾 。 与卓氏婚 , 饶于财 。 其进仕宦 , 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 , 称病闲居 , 不慕官爵 。
虽然司马相如具体患病时间不详 , 但上文推断 , 司马相如认识卓文君时 , 大约30岁出头 , 如果这时已经出现典型的“消渴”症状 , 说明司马相如所患的很大可能是1型糖尿病 。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图:艾科·乐易捷2语音版血糖测试仪
据汉代刘歆编著的《西京杂记》记载 ,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结婚后 , 其岳父赠送僮仆百人 , 分钱百万 , 并购买大量的田宅 , 一夜之间成百万富翁 , 从此过上衣食无忧、飞黄腾达的富足生活 。
但这对于身患糖尿病的司马相如来说 , 可不是什么好事 。 沉溺于美色、美食、美酒的司马相如 , 没多久就病情加重而死 。
由于司马相如才气盛名和风流韵事 , 以致于在古代人眼里 , 糖尿病不仅是富贵病 , 一度成为古代文人风流的病态象征 。
司马相如还做《美人赋》 , 将自己疾病加重归之于沉溺于文君的美色 , 后来很多医家据此相信消渴病与房事过度有关 , 这真是冤枉了文君!在没有降糖药和胰岛素的年代 , 即便不遇到卓文君 , 司马相如死于糖尿病的结局 , 也未必躲得掉 。
拯救相如
我们能做些什么?
由于古代医学认识的不足与医疗条件的限制 , 古人得了糖尿病无法意识到要做好饮食和生活方式的管理 , 更无法通过胰岛素或降糖药来控制血糖 , 所以只能把疾病痛苦和仕途失意寄情于诗词歌赋 , 流传后世 。
划重点
如果司马相如回到现代 ,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拯救他的性命呢?
首先需要确诊他是什么类型的糖尿病 。
如果确诊是1型糖尿病 , 患者胰岛功能通常很差 , 故胰岛素治疗是1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 。 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很大 , 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风险并存 , 所以 ,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跟胰岛素治疗一样重要 。
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频率需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决定,增加血糖自我检测次数 , 能显著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的发作次数 。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监测频率 ,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建议:
血糖达标者 , 每天监测4次血糖(早餐前、中餐前、晚餐前、睡前) 。
治疗开始阶段或出现以下情形时 , 可增加血糖监测频率至7次/天或以上(包括进餐前后、睡前、运动前后、发生低血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