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智慧蓝色系列丨“蚝”厉害:除了吃,它在福建还可以这样用( 二 )


这是古代最早一篇记载牡蛎人工养殖的渔业专文 。
闽人智慧蓝色系列丨“蚝”厉害:除了吃,它在福建还可以这样用
文章图片
《蛎蜅考》收录于《霞浦县志》民国十八年版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据《蛎蜅考》记载 , (霞浦)竹江岛的渔民经过长期的养殖实践、不断探索 , 创新发明了“竹蛎养殖技艺” 。
用一人高、手指粗的竹子扦插在滩涂上来模仿礁石 , 让牡蛎生长在竹子上 , 极大地提高了产量 , 引起沿海地区纷纷效仿 。
闽人智慧蓝色系列丨“蚝”厉害:除了吃,它在福建还可以这样用
文章图片
图源:央视频
“竹江郑氏竹蛎养殖技艺”流传至今 , 被认为是“中国海蛎养殖历史的活化石” 。
福建的牡蛎 , 味道也是特别好 。
自己夸不算数?福建牡蛎可不缺名人“背书”!
明代广东的按察使黄承昊 , 曾著有《折肱漫录》 。
在书中 , 他盛赞福建牡蛎“其味冠海错” , 乃是诸多海产中第一名 。
闽人智慧蓝色系列丨“蚝”厉害:除了吃,它在福建还可以这样用
文章图片
图源:清新福建文旅之声
民国才子郁达夫更是忍不住为福建牡蛎带货 。
他在《饮食男女在福州》文中写到 , “福建的蛎房 , 却比江浙沿海一带所产的 , 特别的肥嫩清洁” 。
甚至搬出顶级吃货东坡先生为福建牡蛎打call , 郁达夫认为要是东坡先生曾经尝过“闽海”的牡蛎 , “苏氏子孙 , 或将永寓在三山二塔之下 , 也说不定 。 ”
也就是说 , 要是苏东坡先生尝过福建的牡蛎 , 连家都能搬到福州来!
闽人智慧蓝色系列丨“蚝”厉害:除了吃,它在福建还可以这样用
文章图片
1937年 , 郁达夫与福州文化界抗日后援会同事在福州青年会门前合影图源:福州新闻网
好的食材与厨师更是互相成就 , 福建人更是将蚝的烹饪手法玩得很溜 。
从牡蛎蒸蛋羹、紫菜海蛎煲 , 到蚝干粥、海蛎煎、海蛎饼 , 花样百出 。
早年间的台湾青春偶像剧中 , 时常出现的初代网红蚵仔煎(éājiān) , 就是闽南人熟悉的海蛎煎 。
闽人智慧蓝色系列丨“蚝”厉害:除了吃,它在福建还可以这样用
文章图片
海蛎煎图源:福州晚报
03
“蚝”不逊色
牡蛎养殖延续千年 , 福建人对技术的创新从未停步 , 又发展出棚架式、浮阀式、延绳式等养殖技术 。
今天 , 福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牡蛎养殖区 , 养殖遍布沿海大大小小的各个湾区 , 从事牡蛎养殖相关产业达10多万人 。
2021年 , 全省牡蛎养殖面积达3.7万公顷 , 产值211.2万吨 , 均居全国第一 ,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
闽人智慧蓝色系列丨“蚝”厉害:除了吃,它在福建还可以这样用
文章图片
泉州蟳埔社区的女性正在剥蚵壳 。 图源:泉州文旅
福建还大力推进牡蛎种业技术攻关 , 研发优良新品种 , 构建从种苗、养殖、精深加工到流通的全产业链 , 促进现代渔业提质增效 。
福建创新实施种业“芯片”工程 , 培育出贝壳金黄、颜色绚丽 , 生长速度快、品质高的“金蛎1号”等新品种 。
目前 , 这类品种已实现规模化推广养殖 , 平均亩增产达10%~30% ,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 获得2020年度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闽人智慧蓝色系列丨“蚝”厉害:除了吃,它在福建还可以这样用
文章图片
颜色绚烂的“金蛎一号”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近年来 , 国际上大力发展三倍体牡蛎新品种 。
对此 ,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和相关企业联合攻关 , 形成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 实现三倍体牡蛎苗种产业化生产 , 苗种销往广东、广西、山东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