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重磅:今天刷屏的国产CAR-T,来看看都猛在哪里!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话越少 , 事儿越大 , 国产CAR-T , 确实蛮猛!
今日 , 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我国团队的重磅科研成果[1] ,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不经病毒转染、定点整合的CAR-T技术 , 并在小规模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 针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B-NHL)实现了87.5%的完全缓解率 。
而且该技术工艺流程相较目前的CAR-T疗法更加简单、耗时更短、成本更低 , 这无疑能够大大拓展CAR-T疗法的可及性 。
该研究来自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邦耀生物(BRLMedicine)的科研团队 。
《自然》重磅:今天刷屏的国产CAR-T,来看看都猛在哪里!
文章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近些年来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发展迅速 , 在癌症治疗、尤其是血液肿瘤治疗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
举例来说 , 至今还是老大难问题的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B-NHL) , 常规疗法预后很差 , 抗体偶联药物等新疗法也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2];相对的 , CAR-T就能拿到50%的完全缓解率[3] 。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 , CAR-T疗法也有它独特的问题 。 疗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 不良反应严重 , 生产流程复杂周期长 , 价格昂贵……CAR-T生产中还涉及病毒的使用 , 这又带来了安全性的隐患 。
病毒是基因编辑的优秀载体 , 但是病毒诱导的插入诱变(insertionalmutagenesis)可能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4] , 病毒来源的DNA的特异性反应也可能阻碍CAR的表达[5] 。 此外 , 病毒也是高成本的原因之一[6]……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项研究 , 则提出了一个便捷的非病毒解决方案 。 研究者们通过电穿孔(electroporation)转染CRISPR-Cas9 , 利用双链DNA的同源定向修复(HDR) , 将目标基因定点整合到靶序列 , 实现了高效率的同源重组 。
《自然》重磅:今天刷屏的国产CAR-T,来看看都猛在哪里!
文章图片
基因整合思路
研究者们首先构建了含有4-1BB和CD3ζ的抗CD19CAR(19bbz) , 整合到AAVS1定点整合位点(safeharbors) 。 19bbz与AAVS1的融合效率约为10%(最高19.8%) , 插入缺失百分比为67%-87% 。 虽然电穿孔对细胞造成了一些损伤 , 但是T细胞扩增功能正常 , 并随后恢复了高细胞活性 。
研究者对比了AAVS1-19bbzCAR-T和通过慢病毒转染的LV-19bbzCAR-T , 发现AAVS1-19bbzCAR-T中CD8与CD4T细胞比例明显更高 , 二者在表面标志物和细胞因子分泌上存在些许差异 , 但同样能在体内体外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
《自然》重磅:今天刷屏的国产CAR-T,来看看都猛在哪里!
文章图片
AAVS1-19bbz与LV-19bbzCAR-T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大家都很熟悉的PD-1/PD-L1通路 , 可以进一步增强CAR-T的抗肿瘤活性 , 研究者们搞了个锦上添花的操作 , 将19bbz直接整合到了PD1基因中 , 这样制造出的加强版PD1-19bbzCAR-T就基本不表达PD-1了 。
同样对比慢病毒转染及敲除PD1的CAR-T , PD1-19bbz明显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 小鼠生存率有了大幅度提升 。
《自然》重磅:今天刷屏的国产CAR-T,来看看都猛在哪里!
文章图片
《自然》重磅:今天刷屏的国产CAR-T,来看看都猛在哪里!
文章图片
PD1-19bbz明显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那么在人体中 , PD1-19bbz也能保持这样的优秀吗?
患者首先经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化疗 , 然后输注一次PD1-19bbzCAR-T , 剂量为0.56×106-2.35×106个细胞/kg 。 部分患者中观察到轻度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 没有观察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 。
在12个月的中位观察期内 , 8名患者有7名(87.5%)实现了完全缓解(CR) , 最后一次随访时有5名患者仍有持久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