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琳:给淡水鱼当“营养师”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冯琳:给淡水鱼当“营养师”
文章图片
受访者供图
芶文涵陈科
“优秀的女科学家非常多 , 我能拿到这个奖 , 感觉十分幸运 。 ”在前不久举行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上 , 手棒获奖证书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冯琳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冯琳称自己的科研工作是“给淡水鱼当营养师” 。 二十余年来 , 她聚焦淡水鱼肉质营养调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 专注于探究各种营养素及功能性物质对草鱼和其他淡水鱼类的健康及肉质的影响 , 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其研究成果在饲料企业进行转化 , 为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技术支撑 , 也为提高渔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 。
“机缘巧合之下 , 我有幸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 开展了二十多年的研究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冯琳感慨道 。
要给淡水鱼肉质“正名”
1999年 , 冯琳进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学习 , 从那时起她就对水产动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我的导师、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周小秋一直在水产动物肉质营养领域进行研究 ,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 , 我发现原来研究鱼肉的营养调控如此有趣 。 ”冯琳说 。
冯琳:给淡水鱼当“营养师”】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 , 水产品总量连续3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 鱼类已成为中国人餐桌蛋白质供应的重要来源、食物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0年 , 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9万吨 , 渔业产值为13517亿元 。
“在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非常迅速 , 已成功解决了水产品‘数量’的问题 , 为改善老百姓的膳食结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冯琳介绍道 。
我国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与广泛普及的饲料养殖技术密切相关 。 不过 , 有人却认为饲料养殖会影响淡水鱼的质量 。 “不少人觉得饲料养殖让鱼肉品质下降 。 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 , 但有些人并未意识到饲料养殖的作用 。 ”冯琳说 。
要想扭转人们的观念 , 光靠说是不够的 。 “用饲料也能养出品质出众的淡水鱼 , 我要让人们吃得‘心服口服’ 。 ”冯琳说 。
随后 , 冯琳和团队成员一起仔细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 , 寻找研究思路 。 “我们可以通过营养调控手段 , 这样既能够保证淡水鱼的繁殖功能 , 又能够改善鱼肉的品质 。 ”从此她和团队成员一起走上了营养调控淡水鱼肉质的研究之路 。
让成果既“顶天”又“立地”
人们食用的鱼肉 , 主要是鱼类的肌肉 。 要想让淡水鱼鱼肉好吃又有营养 , 冯琳和团队成员首先要弄清楚——淡水鱼肌肉的性状以及影响其肌肉性状的因素 。 在弄明白这些基础问题后 , 才能思考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来提升淡水鱼的肌肉品质 。
“解决了基本的科学问题之后 , 我们就要筛选出有可能对淡水鱼肌肉品质或者性状产生影响的营养素或者一些功能性物质 。 ”冯琳介绍道 , “再通过体内研究 , 也就是动物养殖实验 , 看看这些物质对淡水鱼的肌肉品质会有什么影响;同时 , 还要通过体外研究 , 比如组织培养或肌肉细胞培养 , 进一步探索这些营养物质到底如何去调控淡水鱼肌肉的生长发育及品质相关性状指标 。 ”
这些工作说起来简单 , 但做起来却十分繁杂 。
由于淡水鱼肌肉组织比较复杂 , 再加上可能对其品质产生影响的物质种类较多 , 而每种物质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 , 因此冯琳和团队成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