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农业变产业 绘就大美山海“丰收图”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继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再次获评“国字号” , 该区黄窝村凭借山海美景、渔旅融合叠加优势 , 跻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录 。
农业向好变产业 , 盆景提优成风景 。 近年来 , 连云区以特色产业为引领 , 以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为抓手 , 深挖“上山入海”特色 ,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 做强产业发展载体 , 全方位助力龙头企业挺起来、金字招牌亮起来、一二三产融起来 。
江苏连云:农业变产业 绘就大美山海“丰收图”
文章图片
连岛中心渔港码头主体工程建设接近尾声 , 渔业经济迎来高质发展新机遇 。 王健民摄
串联优势资源建强基础配套
9月8日 , 连云港连岛中心渔港码头主体工程建设现场 , 机器轰鸣 , 挖掘机穿梭 , 各类大型设备开足马力忙施工 。 据了解 , 该项目预计年底基本完成防波堤、码头及护岸主体结构建设 , 竣工后可满足800艘渔船避风停泊 , 将大大改善渔港作业环境 , 为鱼货交易、渔业加工、渔船补给、渔业休闲等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后劲 。
沿码头往南行驶5分钟 , 西连岛渔村里的海鲜街、直播基地里也是一派热闹场景 。 与特色海洋产业相衬 , 连云区大力推进渔旅融合一体化 , 建成海上彩色景观浮桥;修建环岛路贯通“礁石湾”民宿群、海上山农家乐等新业态集中区;提升改造渔港路、海鲜街及景观游步道;建设农洽汇全球海鲜直播基地 , 切实集聚资源为渔业产业化夯基赋能 。
在连云 , 14个涉农街村依山傍海 。 为将渔村山村汇成人人向往的“诗意田园” , 该区立体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 持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 , 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 , 打造出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产业亿元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等典型示范 , 为推动形成全域休闲农业旅游格局奠定深厚基础 。
江苏连云:农业变产业 绘就大美山海“丰收图”
文章图片
高标准建设紫菜产业园 , 形成研、育、养、加产业格局 。 王健民摄
彰显集群效应浇灌特色产业
退伍军人陈娇是高公岛街道的创业明星 。 返乡十年 , 她见证了产业扩张的繁盛、正经历养殖缩减的转型 , “大家抱团作战 , 一方面开发新品种、新技术 , 一方面拓展深加工及电子商务 。 ”
如今 , 陈娇将年产5000万张海苔的生产线搬到了占地面积约220亩的紫菜产业园 。 在这里 , 统一的标准厂房、统一的集中供热、统一的污水处理 , 并汇聚有育苗、养殖、加工、交易、物流、科研等产业全要素 , 为这个“全国紫菜第一街”的支柱产业立起新标杆 。
做大产业园的影响力 , 以陈娇为代表的创业先锋致力于打通产销渠道 , 尽力减少中间环节 , 减低运营和生产成本 , 直接让利紫菜养殖户 , 平均每筐增收600元 。 同时通过提供无息借贷、推送技术“智囊团”等形式发动创业就业 , 合力推动高公岛紫菜知名度迈向新高 。
据了解 , 以产业集聚化、规模化、现代化为思路 , 连云区推动辖区农业企业示范引领、组团发展 。 目前 , 连云区拥有规模以上农业企业100余家 , 初步形成“4区7地1平台”基础框架 , 奋力打造健康农产品加工集聚高地 。
江苏连云:农业变产业 绘就大美山海“丰收图”
文章图片
打造连岛海滨风情小镇 , 传扬渔文化、兴起“渔家游” 。 朱华南摄
铺实融合道路凝练品牌文化
“白露”节气之后 , 宿城街道的秋茶采摘渐进尾声 。 “虽然上半年的干旱带来了严峻形势 , 但得益于全域旅游的红利 , 村民的收入仍然稳中有增 。 ”宿城街道经济发展与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葛玉泉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