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饭前烫碗、饭后刷牙…这些看似“卫生”的好习惯,你可能都做错了( 二 )


如果频繁冲洗阴道 , 则可能会将有益菌冲洗掉 , 还可能造成黏膜破损 , 导致保护层削弱 。 因此不要乱用妇科清洗液进行清洁 , 日常清洁外阴 , 只需要用流动的温水即可 。
3、流鼻血昂头快速止血
流鼻血时 , 很多人都会自觉仰起头 , 认为这是最佳的止血方式 。 其实这个做法非常错误 , 仰头不仅不能止血 , 反而会导致鼻血流动鼻腔后方、口腔 , 吞入到胃部 , 引起胃部不适 , 或流入器官 , 引起呛咳 。
流鼻血时 ,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冷敷 , 用冷刺激使鼻内小血管收缩 , 达到止血目的;或者用手指捏一侧鼻翼至鼻中隔处 , 通过压迫法 , 进行止血 。

?4、经常掏耳屎
四川人非常喜欢掏耳朵 , 街边小巷随处可见“采耳” 。
但耳屎虽然名字不雅 ,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起到保护耳道的作用的 。 一方面它具有保湿性 , 可以阻断砂粒、水滴对耳膜造成刺激;另一方面 , 可以保护鼓膜不受声波伤害 , 同时防止外界病虫、细菌等入侵 。
经常掏耳朵 , 姿势不对 , 容易引起耳道皮肤受损 , 甚至引起细菌感染 , 严重还会引起中耳炎 , 因此建议不是耳朵非常痒的情况下 , 无需刻意去掏耳朵 。
5、用牙签剔牙
饭后 , 大家都会习惯用牙签剔剔牙 , 清除一些食物残留 。 但牙签并不适用所有人 , 对于牙周本身健康且牙缝小的人 , 使用牙签不当 , 不但可能会造成缝隙变大 , 还会误伤牙龈 , 引发牙周炎 。
对于牙缝不大的朋友 , 还是建议使用牙线或牙线棒去剔牙 , 而牙缝大的朋友 , 可以使用牙刷 。 除非卡住的东西非常硬 , 再考虑使用牙签 。

?6、饭菜放凉了才放冰箱
家庭做饭 , 偶有剩饭剩菜 , 很多人都会等饭菜彻底凉透 , 才放入冰箱 。 然而这种做法 , 非常容易导致细菌滋生 。
饭菜炒好后 , 食物温度降到60℃ , 细菌就开始升值;降到40—30℃ , 就会进入繁殖旺盛期 , 而只有在降到6℃一下 , 细菌才会进入休眠 。
所以 , 从食物安全起见 , 最好趁热就把其放入冰箱中 , 在室温存放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 。

?三、洗碗也有讲究 , 4个误区尽量少犯
吃完饭 , 最麻烦就是洗碗了 。 但这件事 , 却关乎到全家健康 , 因此这些常见的洗碗错误 , 一定要避免:

  • 饭后把碗碟叠堆到一起 , 原本没有很油的碗 , 也被污染了;
  • 盘中的油汁倒入下水道 , 容易堵塞下水道;
  • 洗涤剂直接涂在碗上 , 不仅浪费水 , 若冲不干净 , 残留的洗涤剂也会有害健康;
  • 长时间把碗泡在水里 , 食物残渣开始发酵 , 大量滋生微生物 。

?对于餐具来说 , 高温消毒是常见的消毒方式 , 如果在家里 , 要想消毒的话 ,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这2个:
1、煮沸
将洗干净的餐具置入沸水中煮沸5分钟以上 , 即可杀死一般细菌 。
2、微波
通过微波能在3分钟内杀灭大肠杆菌 , 6分钟内杀灭导致腹泻、结肠炎的病菌 。 但对于不能放入微波炉的餐具 , 不可行 。

?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当然是非常好的习惯 , 但矫枉过正就会适得其反 。 日常的一些“脏东西”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脏 , 一些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 , 反而会使身体受到伤害 。

?参考资料:
[1
《广东人的开水烫餐具能消毒吗?一项860双筷子的实验说出了真相》. 腾讯医典. 2021-01-09
[2
《九个最伤身体的卫生习惯 , 医生劝你别再坚持了》.中国新闻周刊. 2018-03-09
[3
《用开水烫碗筷消毒?别天真了 , 正确的方法是这2种!》.保健时报. 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