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姚启圣在收复台湾中,贡献大于施琅,为何康熙却只奖施琅

姚启圣为收复台湾 , 做了不少功课 。
其一 , 削减郑军实力 。
三藩之乱时 , 郑经也遥相响应 , 派中都督刘国轩率军攻打清军 。
刘国轩能海战也能陆战 , 因此他利用这种优势一路凯旋 , 直逼泉州 。
时任福建总督的姚启圣在奏明康熙后 , 率军围剿刘国轩 。 经过一番激战 , 郑军多被剿灭 , 刘国轩带着残军只能龟缩于漳州一带 , 导致郑军实力大减 。
其二 , 剿抚并用 。
姚启圣在攻打郑军 , 收复失地时 , 向康熙提出“剿抚并用”的策略 , 这一策略得到了康熙的认可 。 随后 , 姚启圣一边围剿郑军 , 一边又以优厚的条件策反对方将领 , 为瓦解郑军起到了很大任用 。
其三 , 训练水师 。
由于郑军善海战 , 而清廷一直没有训练有素的水师 , 因此和郑军作战时 , 一旦郑军避于海上 , 清军则无策可施 , 为此姚启圣特意奏请康熙 , 希望加强水师建设 , 以达到早日收复台湾的目的 。
在康熙的支持下 , 第一支万余人的福建水师得以组建 , 并配备装备优良的战船和西洋火炮等 ,
其四 , 举荐良才 。
姚启圣虽然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 , 有勇有谋 , 但他并不擅长水上作战 。 于是 , 他向康熙推荐了并不得志的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 。
明明姚启圣在收复台湾中,贡献大于施琅,为何康熙却只奖施琅
文章图片
姚启圣为何要举荐施琅呢?原因有三个 。
一是 , 施琅是郑军旧部 , 熟悉郑军内情 。
施琅早在郑芝龙担任明朝总兵时 , 便随其南征北战 , 由于他逢战必冲锋在前 , 非常勇猛 , 且有谋略 , 因此得郑芝龙器重 。
随郑芝龙降清后 , 由于得不到重用 , 又重回郑氏集团 , 成为郑成功麾下最年轻、最知兵善战的年轻将领 。 然而 , 由于他和郑成功在战略上的意见相左 , 导致兵权被削 , 后来又因父兄被杀 , 再次降清 。
可以说 , 施琅是最清楚郑氏集团内部情况的人 , 也是攻打郑军“剿抚并用”最适合的推行者 。
二是 , 有杀父兄之仇 。
施琅重回郑氏集团后 , 虽然他效力于郑成功麾下 , 但是他对郑成功的诸多战略持反对意见 , 比如下广东勤王时 , 郑成功“舍水就陆 , 以剽掠筹集军饷” , 这就遭到了施琅的反对 。
明明姚启圣在收复台湾中,贡献大于施琅,为何康熙却只奖施琅】郑成功一向不喜欢有人唱反调 , 再加上施琅仗着自己是郑氏集团的老人 , 又颇能领军作战 , 在军中傲慢跋扈 , 因此郑成功对他多有戒心 , 于是削除了他的兵权 。
尽管后来在清军偷袭厦门时 , 施琅率领数十人以少胜多 , 打败了清军 , 但郑成功依然没有恢复他的官职 。
随后发生的一件事 , 彻底激化了施琅和郑成功的矛盾 。
明明姚启圣在收复台湾中,贡献大于施琅,为何康熙却只奖施琅
文章图片
施琅手下有个叫曾德的标兵 , 由于触犯了军法应该被处以死刑 。
曾德为了逃避刑法 , 凭关系得到郑成功庇护 , 并被提拔为亲兵随从 。
施琅知道后怒不可遏 , 于是将他抓回处斩 。
郑成功听闻消息后 , 便要求施琅刀下留人 , 但施琅却迅速处决了曾德 。
此事发生后 , 郑成功认为施琅违抗命令 , 反意已现 , 于是将他及他的父兄都抓捕入狱 。 结果在亲信的帮助下 , 他得以逃脱 。
郑成功见施琅出逃 , 气恼之下 , 杀了他的父兄 。
施琅一怒之下转身又投降了清军 , 从此和郑氏集团结下不共戴天之仇 。
三是 , 精于海战 。
施琅从小生活在海边 , 自幼便随父亲在海上经商 , 因此他对航海等无一不精通 。 后来 , 在郑氏集团又一直担任将领 , 在沿海一带征战无数 , 很有海战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