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一味“纯阳之药”,将丢失的阳气补回来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一味“纯阳之药”,将丢失的阳气补回来

文章图片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一味“纯阳之药”,将丢失的阳气补回来

人们常说 , “冬令进补 , 开春打虎” , 因此 , 一入冬 , 懂得养生的人 , 就在筹备着补益的事情了 。 冬季是一个万物潜藏的时节 , 《易经》中曾说 , “潜龙 , 勿用” , 因此这个时节恰好是一个“韬光养晦”的绝佳时节 。 如果单纯从气象与人体的联系来讲 , 由于冬季寒冷 , 人们需要足够的阳气才能抵御寒邪的袭击 , 所以 , 到了冬季 , 不仅需要做好防寒保暖 , 还要注重保养人体阳气 , 以免“大约在冬季” , 相遇却在病房里 。

而冬季进步需要养护人体的阳气 , 而中医养护人体阳气 , 无论是针灸、方剂和中药 , 都有养护人体阳气的妙招 。 针灸方面 , 宋代医学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指出 , 用艾灸的方式 , 可以增强人体阳气 。 其实这个不奇怪 , 比较艾草被称为“纯阳之草” , 再加上艾灸的形式 ,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以阳补阳”的养生治病秘诀 。 所以 , 冬季进补 , 如果能够辅助艾灸的方式 ,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能够对提升和激发人体阳气 , 起到良好的作用 。

对于养护人体阳气的方剂 , 自古以来就特别多 , 《金匮要略》的肾气丸 , 《济生方》的加味肾气丸、十补丸 , 《景岳全书》的右归饮、右归丸 , 都是良好的补阳方药 。 除了单纯补阳的方剂 , 还有平补阴阳的经典名方 , 比如《圣济总录》的地黄饮子 , 《医便》的龟鹿二仙胶 , 《医学正传》的斑龙丸 。 尤其是 , 十补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和斑龙丸 , 这四个方子里 , 却都重视了一种动物——鹿 。 十补丸和斑龙丸都用到了鹿茸 , 右归丸、龟鹿二仙胶和斑龙丸这三个方子都用了鹿角胶 , 而鹿茸、鹿角胶都与鹿角息息相关 。
为什么要用鹿角?明代医学家李中梓认为 , “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 ,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 , 鹿“通督脉” , 而人体的督脉能够统摄阳经的气血协调阴阳 , 并且对阳经的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 因此督脉又被称为“阳脉之海” 。 综合李时珍和李中梓对鹿这种动物的认识 , 不难发现 , 补充人体阳气 , 鹿角堪称是“巅峰王者” , 而且比被誉为“扶阳圣药”的附子更安全 , 比被誉为“纯阳之草”的艾草更珍贵 。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名医 , 补阳方剂中 , 会用到鹿角的一个原因了 。

在古代 , 人们对鹿这种动物十分崇敬 , 比如古籍《埤雅》中说 , “鹿乃仙兽 , 自能乐性” 。 古籍《乾宁记》说 , “鹿与游龙相戏 , 必生异角” , 因此鹿又有斑龙的别名 。 而鹿角在鹿身上 , 位置是最高的 , 因此 , 也最具阳性 , 所以 , 用鹿角来补阳 , 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 。 毕竟像鹿角这种“纯阳之药” , 要是运用得当 , 一定可以将丢失的阳气给补回来 。
《神农本草经》中 , 对于鹿角的药用功效 , 主要集中在“主恶疮痈肿 , 逐邪恶气 , 留血在阴中” , 并没有记录鹿角的补阳特性(虽然《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鹿角胶可以“补中益气” , 但却没有重视鹿角在这方面的作用);但在《名医别录》中 , 却首次记载了鹿角“益气” , 这就是对鹿角补阳特效的一个良好开端;直到唐代的医学家孟诜所说的鹿角“轻身强骨髓 , 补阳道绝伤” , 才算是将鹿角补阳的特性正式确立 。

在古代的一种方剂里 , 鹿茸和鹿角胶使用的频率比较高 , 但是鹿角却不是很多 , 不过早在千年前的《济生方》中却记载了一个名叫“鹿角丸”的方剂 , 主要用于治疗“骨虚极 , 面肿垢黑 , 脊痛不能久立 , 气衰发落齿槁 , 腰脊痛 , 甚则喜唾”的病症 , 这里面体现了鹿角补阳的奥义 。 对于鹿角的运用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鹿角生用、熟用和炼霜熬膏都做了详细区分 , 并指出 , 鹿角生用主要作用在于“散热行血 , 消肿辟邪”;鹿角熟用的主要作用在于“益肾补虚 , 强精活血”;而鹿角炼霜熬膏使用 , 它的作用则是“专于滋补” , 所以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生鹿角、熟鹿角、鹿角霜、鹿角胶 , 虽然都是源自于鹿角 , 却各有各的特殊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