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推动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

是谁在推动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
文章图片
图/图虫创意
“目前 , 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 ”11月15日 , 国家卫健委就“国内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做了调整”给出了一锤定音的回应 。
该回应明确 , 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 同时强调 , 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 , 为专家的研究成果 , 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
11月13日 ,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将国内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 。 一旦落实 , 国内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翻倍 , 达近5亿人 。 该消息一出 , 迅速引发热议和争议 。
消息发布次日 , 华海药业、人福医药、润都股份等多家高血压药物板块企业股价大幅上涨 。
新《指南》发布前 , 国内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的是2018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由中国高血压联盟等制定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高血压科主任医师孙宁玲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 , 中国高血压联盟联合多个学会共同制定的最新一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于今年12月下旬公布 。 这项指南在2018年基础上 , 结合国内新出现的研究证据、临床需求和现阶段经济情况 , 作出相应调整 。 “这项指南会继续用140/90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 ”她说 。
诊断标准下调惹多方争议
高血压病是指人体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 , 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 , 因早期发病时可能悄无声息 , 被称为无声杀手 。 长期高血压会对人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脏、脑、肾脏等造成严重影响 。
13日发布的新《指南》历时2年完成 , 就高血压领域有关诊断、评估和治疗等44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 , 包括下调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 。
在新《指南》发布前 , 国内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的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中国高血压联盟从1999年开始就参与制定并发布第一个指南 , 后续基本每5年左右更新一次 , 最近的一次更新的是2018年 。 2018年的更新版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3级三类 , 血压处于80~89mmHg/130~139mmHg时不被判定为高血压 , 属于正常高值 。 这和世界范围内沿用了20余年的标准相似 。
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 , 国内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3.3亿 , 其中高血压患者人数达2.45亿 。 2.45亿是按照目前国内采用的140/90mmHg诊断标准推算出的 。 新《指南》将这个标准降到了130/80mmHg , 意味着国内高血压患者从原来2.45亿增加到4.9亿 。
新《指南》发起人及首席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蔡军接受《财新》采访时指出 , “目前已有大量的队列研究、随访观察研究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血压升高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 将血压控制得再低一些 , 能够带来明确的心血管获益 。 ”
是谁在推动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蔡军介绍 , 诊断标准和降压靶目标调整后 , 血压值在140/90mmHg以上人群继续接受药物治疗 , 而对血压值在130~139mmHg/80~89mmHg之间的患者建议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 , 只针对其中的高危人群进行强化降压治疗 , 一些高危人群应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 其他患者可以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的非药物治疗方式 。
针对这一修改 , 不少高血压专家持反对态度 。 “没有高质量的证据指出 , 血压在130~139mmHg/80~89mmHg范围内 , 药物治疗会取得明显收益 。 ”多名高血压专家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 赞同维持原有标准 , 现在不提倡将高血压范围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