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一个烤红薯,怎么内卷成这样

好好一个烤红薯,怎么内卷成这样
文章图片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 南方的冬天是雨夹雪的 , 川端康成的冬天是草芒色的 , 而我们的冬天是铁皮箱子里摇出来的烤番薯味儿的 。
好好一个烤红薯,怎么内卷成这样
文章图片
一口番薯一口茶 。 /《色戒》
天冷 , 吃就突然占据了中国人比较大的注意 , 小蘑菇云似的热气从碗里冒出来 , 一种丰满的气质 , 人也穿得棉墩墩 , 仿佛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紧守着眼前的小火炉 , 朴实快乐很多 。
翻转着烘烤 , 过去人爱唱“红薯汤 , 红薯馍 , 离了红薯不能活” , 带点泥巴气的歌谣 , 挖出番薯来煮糖水 , 磕一枚生蛋熬下去 , 或者和大勺白糖炸得金黄 , 拔丝黏腻地从滚刀块里夹一口 。
好好一个烤红薯,怎么内卷成这样
文章图片
一个一个 , 排排坐 。 /视觉中国
最俭省是用烤的 , 堆起炭炉一摇一摇地扇 , 干烟趁着风 , 把整麻袋的番薯都烤熟了 , 几块钱的功夫 , 吃得特别难忘 。
总是在冬天第一个想起它
烤番薯很稀罕的一点 , 是它总从隆冬中跳出来 , 以各种亲切的方式 。
穷学生呼着白气从教学楼里下来 , 校道冷皴皴地立着两排树 , 阴天傍晚里冷风刮得人缩头缩脑 , 远远望见拐角处一股白烟掩映着烧透的橘红 , 鼻子马上闻出来 , 那是烤番薯把皮烘焦了 。
好好一个烤红薯,怎么内卷成这样
文章图片
冰天雪窖里的一点热乎 。 /《无问西东》
三三两两围过去 , 盯紧了那块爆皮红肉几乎流出馅来的大个头 , 争着挤近前去要 , 一手夹紧课本 , 一手伸长接那纸皮袋子 , 炭炉暖烘烘蹦出点火星来 , 冰凉的手骨腕子也忽然热了一下 。
倒不见得全吃了 , 只是烫手地握着它 , 焦香热热地拢到脖子里 , 一路走一路心明眼亮的 , 烤番薯就是会让穷学生无端觉得这日子过得饱食暖衣 。
好好一个烤红薯,怎么内卷成这样
文章图片
非常平价的食物 。
《小森林》里市子费力捅烟囱 , 锡纸裹实了番薯扔进炉子 , 屋里灰蒙蒙的 , 铁钳子一声一声擦过炉灰 , 窸窸窣窣 , 炭火黯淡地烘出点热气 , 过去怎么受欺负受排挤也都冷静复述了出来 。
自己生炉烤 , 自己剥着吃 。 /《小森林》
对半掰开 , 番薯既烫手又喷香 , 市子和朋友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腔 , 土红色薯心氤氲出淡烟 , 轻飘飘带偏两人本就没个定数的对话 , 水汽浮上来唇瓣一阵暖湿 , 回乡下做农活也未为不可 。
在中国 , 烤番薯更多地成了念旧 , 且带着吆喝:“栗子味儿的!热乎的!”“带蜜嘎巴儿的!软和的!”车夫蹲在炉边急赤白脸地呼呼吃 , 揣着粮票再拖回一麻袋生番薯 , 隔天自家院子里就烀出了糯香味 。
好好一个烤红薯,怎么内卷成这样
文章图片
你一半 , 我一半 。
越是冻得嘴唇脱了皮 , 越是只记得老北京城墙角下着急忙慌捧过来的一只脏烤红薯 , 《城南旧事》中英子刚瞧见秀贞 , 背后街拐角就有人张罗起旧时候用石墩铁锅架起来的烤番薯摊 。
好好一个烤红薯,怎么内卷成这样
文章图片
有个小番薯摊 , 街头才生动许多 。 /《城南旧事》
摊主慢条斯理 , 戴着毛毡帽子 , 石阶上的番薯一个个抻到铁锅里头 , 烤好了的破皮爆肉地摆在锅沿 , 边上一个抽水烟的摁摁烟嘴 , 顺势就抬过手去借着炭火取暖 , 番薯香和着水烟味 , 摊主也见怪不怪了 。
仿佛冷日子里 , 天地只剩下一个烤番薯 , 它哔哔剥剥烤蜷了柴火、报纸 , 它隔着老远又钻又蹿的朴实的香 , 它被街坊缩着脖子团团拢住的热闹劲儿 , 水汽凝在风里淡白淡白的 , 摊子上头晃起一缕烟 , 被风扑得歪了又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