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家金冬雁:新冠疫情何时才能结束?还有最后艰难一步

核心提要:
1.2022年早些时候 ,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历过奥密克戎大海啸 。 而国内正在疫情高发期 , 最早出现海啸的北京应该已经度过感染高峰和重症、死亡高峰期 。 此次疫情十分猛烈 , 公民教育、接种疫苗、分发抗病毒药和保护医疗体系是减少重症的三道生命线 。 2.国家尽快批准mRNA疫苗及针对奥密克戎的新一代疫苗也是保护生命健康的必要措施 , 以色列真实世界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感染老人服用辉瑞Paxlovid显著减少死亡达近80% , 显著减少住院也达近73% , 美国、中国香港的数据也可印证这一点 。 香港研究表明 , 中国刚刚批准使用的默沙东Molnupiravir效用差强人意 , 而国产药的信息仍然较少 。 因此 , 中国应尽快建立Paxlovid社区分发机制 , 提高药物可及度 。
3.同时 , 必须确保医院的感染控制措施有效落实 。 入院病人的快速抗原检测和隔离措施必不可少 。 医院内日常抗原检测一定要应做尽做 。 对受感染者个人也一样:一方面 , 新冠特效药可以留给高危人士;另一方面 , 受感染人士在康复10天内一定要主动远离老人及脆弱人群 , 做好防护 。
4.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历过类似大海啸后 , 都已进入奥密克戎地方性流行的疫情新阶段 , 中国也一定能顺利走完最后的艰难历程 。 当下 , 尽全力保护生命减少死亡 , 安全渡过大海啸是最高目标 。 只有到奥密克戎在中国也进入地方性流行 , 我们才能正式确定新冠病毒世界大流行的结束 。
病毒学家金冬雁:新冠疫情何时才能结束?还有最后艰难一步
文章图片
病毒学家金冬雁:新冠疫情何时才能结束?还有最后艰难一步
文章图片
北京可能已度过重症与死亡高峰目前中华大地正在经历由奥密克戎引起的疫情大海啸 。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 都已经在2022年早些时候经历过类似的奥密克戎大海啸 。 全球都必须在经历这个过程之后才能进入疫情防控的下一步 , 舍此并无他解 。 封控无以为继 , 大海啸迟早要来 , 意外的只是它在不期然中悄然而至 。
最早出现大海啸的北京应该已经度过感染高峰期 , 常常滞后5至10天的重症与死亡高峰很可能也已度过 , 但其他城市和地区仍处于上升或高峰期 。 疫情到来的猛烈程度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 其中一个误判可能是对疫苗实际接种率及疫苗防感染防重症效果的过高估计 , 特别是在最后一针已相隔很长时间以后 。 对此我深感抱歉 。
病毒学家金冬雁:新冠疫情何时才能结束?还有最后艰难一步
文章图片
▎图/去年12月23日 , 医护人员将一名患者运送到上海一家医院的急诊室 。 中国作为最后经历奥密克戎海啸的主要国家 , 完全有理由有条件做得比别人更好更漂亮 。 我们的确有过这样的期许 , 只是现实太残酷 , 离我们的期许我们的理想确实还有点远 。 其他尚未达峰的城市和地区 , 更应努力朝着我们所期许的目标 , 争取在减少重症、减少死亡方面有所突破 。 我一直强调公民教育和政策宣导的重要性以及接种疫苗、分发抗病毒药和保护医疗体系等三道防线 , 更指出它们是减少重症、挽救生命的三道生命线 。 我也一直呼吁国家尽快批准mRNA疫苗及针对奥密克戎的新一代疫苗 , 将人类科学智慧的结晶转化为保护生命保护健康的实际武器 。 我仍然有期待 , 也希望媒体能够继续帮助呼吁 。 以下我想重提的就是疫情大海啸期间切实保护老人和脆弱群体的两大重要举措 。
病毒学家金冬雁:新冠疫情何时才能结束?还有最后艰难一步
文章图片
病毒学家金冬雁:新冠疫情何时才能结束?还有最后艰难一步
文章图片
尽快建立机制 , 向易受感染的60岁以上老人及60岁以下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人士免费派发Paxlovid为什么是Paxlovid而不是其他两种也得到紧急使用许可的口服抗病毒药呢?首先声明我与辉瑞无任何关联或利益 , 我一切意见和判断完全是基于现有科学证据 。 以色列的真实世界数据(NEJM387:790-798,2022)表明在65岁以上受感染的老人中服用Paxlovid显著减少死亡达将近80%(用药组2/2484对比未用药组158/40337) , 显著减少住院也达将近73% 。 同时 , Paxlovid在49-64岁年龄组未显示有减少住院或死亡的效果 。 美国的真实世界数据(MMWR71:1531-1537,2022)则显示不分年龄组不分疫苗接种与否的成人服用Paxlovid可减少住院51% 。 香港的真实世界数据(LancetInfectDis22:1681-1693,2022)也表明Paxlovid在60岁以上老人及60岁以下有一种以上长期病的人士中可减少住院88% , 减少全因死亡66% 。 与之相比 , 刚刚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批准紧急使用的Molnupiravir(默沙东)在高危人群中减少住院与死亡的效果尚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 例如上述香港研究发现其减少住院仅30% , 而减少全因死亡仅52% 。 甚至有最新的研究报告表明其在接种过疫苗的高危人群中对减少住院与死亡完全无效(Lancetdoi:10.1016/S0140-6736(22)02597-1) 。 最后一个获批紧急使用的国产Azvudine药披露的信息太少 , 实在无法判定或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