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鸡有多少记忆路径

本文转自:昆明日报
炖鸡有多少记忆路径
文章图片
寒冬腊月 , 一碗热腾腾的鸡汤足以让人从里暖到外 。 鸡汤既是米线的良伴 , 也是提鲜调味的优选 , 昆明人家宴的餐桌上 , 一碗鸡汤是绝对的标配 。 看似简单的一碗汤 , 却有着家的牵绊和氤氲的情结 。
一大早 , 孙大妈就来到菜市场买鸡 , “小孙女放寒假在我这边 , 孩子爱吃米线 , 今天我打算买只鸡回去给她做鸡汤米线 。 ”如今菜市场上都是商户提前宰杀清理好的白条鸡 , 却胜在可选的品种多 。 “武定阉鸡个头大 , 膘厚肉嫩 , 适合过年人多吃;乌骨鸡炖汤很好 , 是做药膳的首选 。 ”孙大妈对于买鸡很有经验 , 她最后挑选了一只本地土鸡 , “这种鸡个头不大 , 但是炖汤耗时间 , 汤好喝 , 做鸡汤米线最合适 。 ”回到家 , 孙大妈又开始一顿忙活 。 先拿盐揉搓鸡的表皮和腹腔 , 冲洗干净后用清水炖出血水 , 再换水开始炖汤 。 炖到水沸 , 调至小火 , 炖4个小时以上 。 按孙大妈的习惯 , 汤里还要放些宣威火腿片 , “火腿最好是肥瘦间杂的 , 可以切厚些 , 给汤提鲜 。 ”午饭时间 , 孙大妈端上各色米线配料:炖好的鸡肉撕成条、火腿丝、泡发的豆腐皮、烫熟的韭菜 , 再用大碗盛上爽滑的米线 。 等小孙女往碗里加上自己喜欢的配料 , 端到灶台上咕咕冒着热气的汤锅旁 , 舀上几大勺烫烫的鸡汤 。 这一碗自家做的真材实料的鸡汤过桥米线 , 让小孙女满足不已 。
今年四十多岁的陈娟也是重度鸡汤爱好者 , “我们读书的时候 , 沿河路就是有名的卖鸡一条街 , 沿街全是卖活鸡的商贩 。 每逢年节 , 买鸡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 鸡叫声夹杂着吆喝声 , 是昆明过年特有的信号 。 ”因为工作关系 , 陈娟经常在省内出差 , 每到一地 , 她最喜欢尝尝本地做法的鸡汤 。 “云县的酸木瓜鸡炖煮时要加入老火腿片和小米辣 , 酸辣适中 , 很是开胃;有一次去临沧的一个佤族村寨 , 他们用冬笋炖鸡 , 笋子鲜嫩爽口 , 鸡汤鲜甜 , 喝过难忘 。 ”说起各地的鸡汤 , 陈娟滔滔不绝 。 “喝过那么多口味的鸡汤 , 我最喜欢的是妈妈做的三七根炖鸡 。 ”每年冬天 , 陈娟妈妈总会做一锅三七根炖鸡 , 做法很简单 , 却胜在原料地道 。 鸡要选膘肥肉厚的乌骨鸡 , 三七根最好选有一些年份的 , 细些绒些没关系 。 炖好后 , 满满一锅汤上飘着厚厚的油 , 牢牢锁住热气和香味;汤色发黄且亮 , 饱含鸡汤和药材独有的香味 。 “昆明的冬季最冷的那几天 , 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三七根炖鸡 , 所有寒意瞬间消散 , 感觉自己又可以晚几天再穿秋裤了 。 ”陈娟笑着说道 。
每当灶火燃起 , 香气弥漫 , 熟悉的味道植入记忆深处 , 家便有了记忆的味道 。 平淡的食材 , 经过一双巧手和细密的心思 , 点亮日常 , 温暖彼此 。 万户千家 , 一碗鸡汤味道迥异 , 相同的 , 是幸福的滋味 。
炖鸡有多少记忆路径】采访人员关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