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精神卫生中心封闭式病房医生表示 , 对患者行动越精细化的管理 , 越使其丧失应有的权利 , 这样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 。 除此之外 , 他认为 , 如果切断患者与社会的联系 , 反而会对一些患者的康复形成阻碍 。
挽 救精神类的开放式病房 , 在中国起步 , 其实并不算早 。
20世纪之前 , 国外已经有过许多尝试 。 19世纪的美国 , 治疗精神病人的场所已经从疯人院到州立医院 , 又重新回到了社区和家中 。 1988年的牙买加 , 一半以上的急性精神病患者住在综合医院的开放式内科病房里 , 他们和其他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非精神类患者接受一样的管理 , 同样允许家人陪护 。
而在牙买加的大多数精神患者已经住进了开放式病房时 , 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开始了这场迷雾中的探索 。 1984年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创建了国内首个精神科开放式病房 。
穿过迷雾 , 这场探索虽然缓慢 , 但是未曾停止 。
1988年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急性治疗病房内对部分病人实施全开放型管理开放式病房 , 此时 , 半开放管理已在多数医院实施 , 全开放管理亦在慢性康复病房中试行探索 。
1993年 ,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对部分患者进行开放管理 。 2002年 ,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医院精神科专门设立了开放式病房 。 2004年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实行全开放管理......
直到2013年 , 中国首部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的法律——《精神卫生法》颁布 , 明确了非自愿医疗的概念、标准和程序 , 最重要的是患者自愿入院的原则被写入法律 。
长久以来 , 由于缺少对于精神类疾病的认识 , 过于强调精神病的特殊性 , 精神病患者遭受了不少歧视和冷眼 。 《精神卫生法》的颁布 , 是对精神病患者的一次正名 , 至少是对其尊严的保护 。 “被精神病的终结”等字眼见诸报端 , 而传统的高墙铁网 , 阻止病人和社会接触的治疗模式似乎成为过去式 。
阳光驱散眼前的迷雾 , 一条大道渐渐显现 , 众多医院开始了开放式病房的尝试 。
《精神卫生法》颁布的当年 , 国内最早一批设立开放式病房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就增加了病房的设置 , 从心理科一个病区 , 增加到五个“开放式病房”;2015年 , 张家界市精神病医院的开放式科室投入使用;2017年 ,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住院部开设开放式病房;2019年 , 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首个开放式病区正式使用;2022年 , 东营鸿港医院心理科开放式病房正式开科......
精神类专科医院开设开放式病房 , 也有越来越多的综合医院设立了精神科的开放式病房 。 而与专科医院的病房从只有封闭式病房到出现开放式病房不同 , 综合医院的开放式病房与生俱来 。
山西白求恩医院的精神科医师杨程翔告诉八点健闻 ,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患者需求等原因 , 综合医院也设立了精神科 , “刚开始有门诊 , 后来发现应该设立病房 。 这个时候设立开放式病房是自然而然的 。 因为综合医院的病房都是开放的 , 没道理精神科要专门设立一个封闭式病房 。 ”
但迷雾驱散之后 , 开放式病房的掣肘也显露出来 。
医护人员没有“安全感”、患者病情反复、经济因素成为压在开放式病房发展路上的三座大山 。
入住开放式病房的病人在入院前会对其进行自伤自杀、暴力、出走风险评估 , 评估危险度为低度危险的患者才会允许入住 。 但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反复 , 难以根治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精神科医生蔡正茂说自己刚入行时 , 常有挫败感 。 因为“在别的科 , 有些病治好了 , 就是治好了;在我们这里 , 今天病人不发病了 , 看上去好了 , 过两个月 , 他又来了 。 ”经过了多年的调整 , 他才接受目前人类的医学水平不能根治精神疾病的现实 。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症状” 。
- 年后幸福肥,可千万别忽视
- 湘潭市中心医院2篇征文入选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
- 多家医院院士联合呼吁:停止饮用“1桶装水”,会加速肝脏癌变,趁早丢弃
- 北京地坛医院:2月5日8时起恢复急诊、发热门诊诊疗服务
- 多家医院联合声明:1种“粗粮”比喝酒更毁肝,劝告家人:煮粥时少放
- 医生|辽宁省中医院发生刑事案,伤者为脾胃科副主任,抢救中有开颅止血
- 新冠康复在社区③ 四对一个性化诊疗,这家社区医院为何“兴师动众”?
- 24岁女研究生确诊甲状腺癌,化疗4次离世,医生叹息:这1物怎可多吃
- 健身|不吃饭的减肥方法真的可以很快就瘦身吗?
- 总床位1300张!云南省民族医医院开工建设